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母亲为免女儿受苦将其掐死续:目前仍坚称不后悔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02:37 燕赵都市报

  本报昨日刊发《1岁女童惨死母亲双手》报道后,愚昧母亲的残忍行为引来众人愤慨,到底是何原因让这位年轻母亲对亲生女儿痛下杀手?昨日上午,记者在裕华公安分局槐底刑警队,和这位母亲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并就此事走访了相关专家和学者。

  案件调查:夫妻婚后感情不合

  在刑警队的一间审讯室里,记者见到了犯罪嫌疑人李某(女,24岁,原籍行唐)。李某告诉记者,自己来自行唐农村,是家中惟一的女儿。2002年,经人介绍,李某认识了现在的聋哑丈夫,“当时说他家(丈夫)的家庭条件不错,为人脾气性格也好,见面后双方没反对就结婚了。”李某称,结婚后没几天,丈夫的脾气就不那么好了,“我说什么、做什么他都不理我,每天就像仇人似的,我给他写纸条他也不看。”李某表示,由于沟通上的原因,自己和丈夫变得越来越疏远、陌生,久而久之就萌发了离婚的念头。

  杀女预谋由来已久

  李某告诉记者,自从萌生了离婚的念头,孩子未来的幸福就成了自己的一块心玻“我听村里人说,国家有照顾残疾人的政策,离婚后孩子一般判给残疾人。”李某表示,如果让孩子跟着自己的残疾丈夫,还不如让孩子早日解脱,“如果将来他(丈夫)再婚,很可能找个一样的残疾人,孩子有个残疾人后妈,一定要受苦的。”李某还告诉记者,“现在自己已遭遇了不幸,如果20年后女儿长大了再走自己的老路,就更不幸了,我不想让孩子再过这样的日子。”怀着“疼爱”孩子的初衷,李某决定让孩子“早日脱离苦海”。

  玉米地中痛下杀手

  据刑警队副中队长许志生介绍,8月8日14时许,李某骑车带着孩子来到村西玉米地,将孩子带至田间无人处,对孩子实施了杀害。据李某交代,由于孩子哭个不停,自己便用随身携带的两瓶清水灌入孩子的口、鼻内,用水呛,将孩子呛至面色青紫才住手。随后,李某开始用双手掐勒孩子颈部直至窒息死亡,“事后害怕孩子没有死,还用背包带勒了半天。”发现孩子尸体慢慢僵硬后,李某才带着孩子离开。“此后,李某还曾带孩子到门诊和医院检查,目的竟是为了检验孩子是否真正死亡。”

  许副队长还表示,经对李某家属走访得知,李某性格比较倔强,平时不合群,不善与人沟通。“可能正是由于李某的愚昧无知,以及缺乏沟通和宣泄,才造成了今天的悲剧。”

  目前仍坚称不后悔

  李某告诉记者,此前自己从未向任何人咨询过离婚后子女归谁抚养的问题,也没敢将离婚一事和父母商量,“我不想让他们担心。”李某表示,即使离婚后孩子判给自己,如果以后自己的婚姻再不如意,孩子依然要跟着受苦。当记者询问为何不给孩子找一个好心人抚养时,李某表示,“孩子不跟着自己的亲生父母怎么行,给了别人更不放心。”

  采访过程中,李某口口声声表示,“我是为孩子着想,可能会对不起她,但这是最好的办法。”当问及下手时是否心存不忍时,李某痛苦地表示,“自己的孩子哪能不心疼呢,但如果不能保证她日后幸福,还不如让她早点解脱。”一提及自己的女儿,李某禁不住痛哭流涕,然而一说到女儿由此解脱,李某的语气却异常坚定,“也许我会为此自责一辈子,但我不后悔,即使这样会搭上我的性命,也值得1

  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已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依法刑拘。

  全家人待母女俩不薄

  当日11时30分,记者来到李某现居的宋村。提起刚刚被害的女童新新,村民们无不惋惜万分,“那孩子长得可好看了,和她爸爸像极了,全家人都喜欢她。”村民告诉记者,一家人对李某母女俩非常照顾,而新新是家中惟一的孙女,全家人也对其疼爱有加,“孩子的衣服都是奶奶给做的,李某怎么能这么狠?”

  对于李某的为人,与其同一个大队的妇女小组组长韩志敏(音)告诉记者,李某平时不爱说话,脾气比较倔。

  专家剖析:虚荣心作祟引发悲剧

  当日下午,记者就此事咨询了省教育法制研究会副秘书长刘向宏。刘副秘书长表示,造成此次悲剧的祸根源于犯罪嫌疑人的虚荣心。

  刘副秘书长表示,此案中嫌疑人与聋哑丈夫难以沟通,是对其虚荣心的一种挫败,而长期压抑、无人倾诉加速了其内心不满情绪的恶化,与丈夫难以沟通的矛盾和无人倾诉的郁闷感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从而导致其心理的失衡与扭曲。而在嫌疑人对其亲生女儿实施杀害行为时,刘副秘书长表示,其心理状态是十分复杂的,这其中包括她对失败爱情与婚姻的不满,对聋哑丈夫的抱怨,对不公命运的谴责等。面对这些长期毒害她思想和心理的恶魔,她终于找到了发泄的方式和时机,因此在整个杀女过程中,嫌疑人不单纯是要帮孩子解脱,发泄也占了很重要的部分。同时,犯罪嫌疑人在杀害了自己亲生女儿后,到医院求医的目的在于确定孩子是否已死的事实,其当时的状态也根本无法用任何理性的思维和常人的理智来分析和理解,因为嫌疑人的许多偏执心理交织在一起,已经脱离正常的心理轨道。

  刘副秘书长还指出,要避免此类婚姻悲剧的再次发生,其一要努力克服自己的虚荣心,用客观的、理性的、现实的观念去对待我们的爱情和婚姻。其二要学会及时、合理、恰当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心理学上,倾诉是发泄自己、保持心理平衡的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最后,刘副秘书长提出,建立健全社会机制,并建议有关法律和民政等部门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处理婚姻问题时,如果已有明显的迹象让人感觉到其可能存在潜在的危机,就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学者点评:相关机制亟待健全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著名社会学者梁勇教授告诉记者,此案属于带有家庭暴力性质的个案。此案的发生,与农村现有的生产力水平,相关的社会机制不健全,以及人们的法制观念、文化素质欠缺也有一定关系。因此,加强农村关于心理和思想上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是和送医送药一样必要的,“遇到问题时及时疏解,是避免悲剧发生的有效措施。”

  梁教授还指出,加强残疾人的沟通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地去交流。同时,此案中嫌疑人性格内向、自闭,和家人、社会缺少交流。“而其寄予全部交流希望的丈夫还是一个沟通有障碍的残疾人,因此当这个惟一的寄托受挫或落空时,长期的自闭无处宣泄,蓄积已久后很可能形成一种极端行为。”

  最终,梁教授表示,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生活水平,改变农村家庭的生活状态,培养正确的婚姻理念,同时,加强家庭成员间的人际交流,此类悲剧才有可能最终避免。(本报记者曹颖 实习生许素勉)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