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怪字碑惊现重煤矿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08:28 重庆晚报
怪字碑惊现重煤矿区(图)
  本月8日,重煤集团松藻煤电专用铁路线麻沟路段村民李庆生,拿出他收藏了近40年的一块石碑,碑上形状怪异的文字(如图)引人好奇。

  该石碑高90厘米,宽50厘米,厚10厘米,碑身上方还有5厘米的倾斜遮檐。碑体正面上的文字成螺旋型整齐排列,左右两边的文字较小,相互对称;碑体正中的文字符号直径在5厘米大小,很有规则,分布均匀。

  今年5月的一天,该石碑引起曾在綦江县文馆所工作了50多年的曾芳煜老人的关注。7月中旬,曾带着对石碑文字难以解读的困惑,开始对周边的地理环境、历史渊源进行调查,在距发现石碑400米外的一块石滩上发现了一组有动物、人物、天体等图案的岩刻,为碑文的来历找到可以论证的依据。

  曾对照石滩上发现的图案进行调查考证,发现石碑与周边文物(岩刻、岩画、洞穴悬棺)有紧密联系,并且与“巴人”、“南平獠人”(当时生活在当地一个部落)存在渊源历史关系。碑文上的文字可能是“南平獠人”自己的文字“手心文”。

  “手心文”惊现石碑上,至今没有人能够解读。但全国许多考古者认为,碑文和岩刻图案,对“巴蜀文化”与“南平獠人”的起源研究将有新的定论。

  据史料记载,近、现代屡有发现巴蜀文字,多现于战国戈、印之上,称“戈文”,统称为“巴蜀图语”或“巴蜀符号”。秦统一中国后,“巴蜀图语”渐渐消亡。

  重庆旧属古巴国。道教对“巴蜀文化”影响较深,其文字中常常采用一些特殊符号,使外人无法看懂。在汉晋六朝时期,巴蜀文字多在道教的秘文、符篆、道印中保留下来。从发现的石碑上的文字的刻痕分析,每个文字都带有弧形形状,酷似人的手心,由此石碑上的文字符号被考古者认定为“手心文”。

  考古人士曾芳煜说:“这些奇怪的碑文,从文字符号的结构看,可能是早期的巴人文字与南平獠人文字的起源文字。如果这一假设成立,古巴国文字的历史记载将有新的说法。”通讯员蒲德贵记者 田莉 文/图

  网络编辑:甘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