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七夕节京城遭冷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01:04 新京报

  面对“中国情人节”,商家反应冷淡,市场乏人喝彩

  

七夕节京城遭冷遇

  昨日,一家名为“中国网络花店”的网站上推出的七夕节活动引来一些人的关注。本报记者王申摄

  本报讯(记者郭安)中国情侣们今天将迎来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七夕。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为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因此有“中国情人节”之称。

  「商彻未做特别准备

  记者昨天在西单附近几家商场,很难看见有关七夕情人节的特价活动标牌。

  虽然西单商场里有相关广告,但也没有2月14日情人节的热闹。问起七夕,有些营业员显得很茫然,在西单购物中心商场里,一位营业员说,过七夕的人很少,因此商场也没有为此做特别的准备。

  至于以情侣和准夫妇们为主要客户群的罗兰等一些婚纱影楼更是对七夕兴趣不大,问及七夕当日是否有相关活动时,工作人员先是惊诧,稍后均表示由于人们对七夕的关注程度不大,所以每年主要以2月14日的情人节为主。但更多的市民包括情侣对七夕表现冷漠。

  「花店」主动送玫瑰传情

  而一些花卉市场和网络花店却推出了“七夕”优惠。

  莱太花卉市场工作人员表示,将在七夕当日免费送出1500枝玫瑰,作为中国情人节礼物送给京城有情人,这项活动就是要让人们记住中国民间的爱情故事。在中国网络花店网站上,也独家推出为“七夕情人节”精心设计的第二代烫金说话玫瑰。该玫瑰以烫金的形式突出有情人心心相印,爱意永缠绵的浪漫含义。

  「专家」倡导过中国节

  北京市民俗协会一位专家说,之所以七夕被冷遇,主要是宣传不到位或是西方文化的冲击,很多人想把七夕节包装成“中国式情人节”,这种想法有它的缘由,毕竟古代的七夕节包涵女性对美满爱情的祈愿。但七夕节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内涵非常丰富,用“中国式情人节”很难概括。他还建议,应大力倡导人们过本土化的中国节,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民俗档案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此外,七夕还有吃巧食的风俗,包括瓜果和各式各样的面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