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挖沙老板维权被疑“黑社会” 矛盾现河沙管理空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07:18 新桂网

  新桂网-南国今报柳州讯(记者岑琴何继权)近日,今报频频接到柳州市运沙船船主的投诉。据他们称:有一伙人在离红花水电站上游一公里的庙角码头拦船收费,如果不从,就被威胁不得在此水域内运沙。昨日上午,记者驱车30多公里前往庙角码头一探虚实,发现那伙被一些运沙船主称为“黑社会”的人,原来是在红花电站下游挖沙的老板。他们为了减少亏损,自发组织“维权”行动。但他们所制订的业内经营规则,却让不少运沙船主、沙场老板、买沙车主难以接受,由此闹出了矛盾。

  “强迫”量方交“劳务费”

  “每立方米沙子收4毛钱,一船沙就要收好几十块钱。”一位姓韦的船主告诉记者,大约一个星期前,庙角码头忽然开来了一辆车牌号为桂BA85××的“高顶篷”,车上下来一伙人,说是要给运沙船丈量所运沙子的立方数,然后按此来收费,再到他们指定的沙场卸沙。韦说,这些人的做法有点像“黑社会”设卡索钱。昨日上午,记者在庙角码头看到,码头旁停靠了30多艘运沙船,桂BA85xx“高顶篷”就停在码头近水处。记者接近运沙船了解情况,几位船主表示,他们都在等人来量沙,然后再开往沙场。在记者与船家交谈时,有几个男青年从“高顶篷”下来接近船家,船家立即就不愿说话了,现场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一位姓刘的船主后来悄悄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到挖沙老板处要沙,并没有量沙这道工序,都是“估”出来的方数。现在有了专门帮量方的人,把沙子运到沙场后交易就比较准确。但是,很多船主不愿意多这道工序,而且还被来人指定到哪个码头卸沙,他们认为被人“管”起来了,不舒服。至于向来量方的付“劳务费”,这位船主倒不介意,因为凭量方人开出的票据,这些钱是可以向挖沙老板“报销”的。

  亏本太多自订“规则”

  原来,柳州市河沙业的运转有一套固定的模式:挖沙老板在河中采沙,运沙船主向他们要沙,赚取运费;沙子运到沿河的沙场卸下,交给沙场老板出售;需要沙子的工地,则派出卡车到沙场拉走沙子。以前做河沙生意,大家都懒得量沙子的确切数量,完全靠最后来买沙的卡车实际运载量来“估”,各自赚取应得的利润。中间环节多,大家为了省事,往往是靠挖沙老板和买沙老板工地提供的数据核实交易数量。但是,现在情况有了变化,就出现了来测量沙子方数的“专业人员”。记者表明身份后,前面提到的几名男青年也表明身份,说他们是挖沙老板们的代表,专门负责量方,以维持河沙业的“买卖公平”。其中一位姓黄的男子说:以前一辆卡车只能装三四立方沙,大家卖沙时以“车”为单位卖,多年来都相安无事。但现在来拉沙的卡车车斗越来越大,有的一车甚至可以拉八九立方,车主却坚持要按以前的标准来算。这样,挖沙老板挖了100立方的沙子,最后有可能只得50立方的钱,“亏大了。”这位姓黄的挖沙老板还说,几年下来,他们这帮人起码损失了几百万。挖沙老板们在和买沙的车主协商不下的情况下,大约一周前决定“组织”起来,给所有经过附近河道的运沙船测量,要船主根据他们实测后出具的单据上标明的数量来卖,以减少损失。谁不愿这样做,挖沙老板们就不让他要自己的沙子。至于“指定”运沙船到特定的码头卸沙,是因为那些码头的老板愿意“配合”,凭单据交易,而那些不配合的,挖沙老板则想通过控制运沙船的办法,让那些码头老板没生意做。至于向运沙船收取每立方0.4元的“劳务费”,是因为几十个挖沙老板联合起来请代表或其他人来量沙,必须支付报酬。这些钱在运沙船和挖沙老板交易时,可以抵扣运费。

  矛盾骤起凸现管理空白

  自从挖沙老板采取这样的“维权”方式后,各种矛盾纷纷冒了出来。运沙船主认为,今后他们想要“报销”量方费用,必须和固定的挖沙老板交易,还必须到指定的沙场卸沙,总感到受制于人,失去了以前的“自由”。沙场老板认为,挖沙老板测出来的沙子立方数,属于“自说自话”,常常很不准确。如果和运沙车主的估算差别不大,大家一般就算了;差别大的话,大家就有纠纷了。一位老板因为不愿“合作”,最近几乎没有运沙船敢到他的码头卸货了。近段时间还有挖沙老板来找沙场老板签协议,想把沙价也固定下来,沙场老板对此感到失去了交易的自主权,也有不满。记者采访时没有遇到拉沙的车主,但据一些码头老板说,车主认为这样的交易方式让沙子涨价了,车主的沙子也不好卖,所以也有意见。记者问挖沙老板、运沙船主及码头老板,行业内碰到这样的纠纷,为什么不向有关部门反映?各方均称,大家都是按“习惯”办事,这个行业经营上的问题不知道找谁管。记者就此事采访与上述各方经常打交道的海事部门一位负责人,他说,对挖沙老板与运沙船主之间的经营行为,他们是无权管理的,他们的职责只是保证船只的安全运行。航道部门、交通部门的航务管理处及水利部门对此也难以插手管理。当然,如果为此闹出大事,估计就由公安部门来管了。记者采访时,曾建议矛盾各方成立行业协会之类的组织来协调管理,但各方均说,河沙行业长期以来就是一盘散沙,没有有关部门来牵头的话,大家很难协调解决问题。这次挖沙老板自发“组织”起来,出台的“措施”却遭到很多人反对,而且还涉及到违法收费、垄断市场等问题。所以,各方都认为,政府部门对此应该管一管了。

  作者:岑琴 何继权

  (来源:新桂网-南国今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