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守住社区:本土商企最后的防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08:40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 董晓峰

  近期,哈尔滨商业格局发生巨变:麦德龙来了,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500强展开扩张攻势,大商、世纪联华等国内商业巨头也“跑马占地”,哈一百、秋林等省内老字号商企相继被收购……随着2004年12月11日加入WTO保护期结束,本土商企面临的竞争无异于“蚂蚁”对“象群”,人们不禁担心,在WTO后过渡期,本就弱小的哈埠本土商企还有生存空间吗?
对此,专家认为,结合国际走势和省内市场实际,未来几年商业连锁经营将呈现新的趋势,本土商企最后的领地是新建社区。

  “社区超市将成为本土企业新的发展空间,这是商业连锁经营的第一大趋势。”省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李远志说,城市的商业业态组合在动态发展进程中体现得还不尽合理,其判断标准就是还有消费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近几年,城市化进程加快,新的居民社区不断出现,而保障食品安全和购物便利的现代营销网点在社区却达不到同步跟进,显然这正是本土商业企业避开外来零售巨头正面冲突,实现发展的巨大空间。目前,正是企业择机而入的最好时机,而能够与商业地产订单式运作无疑为上策。

  据了解,哈尔滨市每年竣工住宅面积达500万平方米,约七八十个小区拔地而起,解决7万余套住房,数十万人生活在这些新建的小区内,由此形成众多的社区。由于都是新建的社区,配套设施不可能非常完善,人们对社区超市具有较高的期望值,但实际的社区超市却远远低于期望。

  记者走访了道里、南岗等区几个近几年新进户的小区,发现这些社区内的超市几乎都以食杂店、便利店、小仓买的业态出现,它们的面积都很小,都在100平方米以内,商品几乎都是袋装食品、烟、酒等,附近一般没有中档或大型超市。

  走访中,记者调查了多名居民,他们反映比较普遍的是,小仓买只能起到救急的作用,大量的家庭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都是在沃尔玛、家乐福、好又多等大型超市,基本是一周或半个月集中购买一次。他们认为,水果、生鲜、蔬菜、熏酱、半成品食品、速冻食品、卫生日用品等这些物品,都应该在很近的超市内买到,这样才会方便生活。他们普遍期望,社区附近能有一个中型超市,面积能达到二三百平方米以上,除像家电、服装、箱包、鞋类、体育用品等不需就近购买的商品外,这个超市能解决居民更多的生活需求。

  李远志认为,目前省内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最集中的就是哈尔滨,但因为大卖场布局不合理而导致的班车争抢拉客的现状,并不能说市场已经饱和。实际上,外资还没有完成在哈尔滨的集中发展战略布点,下一步,他们还将以最强势、最拿手的竞争利器———大卖场作为扩张的主要方式。在省内其他高收入地区也将如此。

  本土商企要想做大做强,就不能再依靠“单打独斗”,而需要树立协同竞争的意识,企业间资源整合并购将成为优势企业做大自己的重要选择。李远志说,行业内店铺选址有“金角、银边、草肚皮”说法,就是说能够选择作为店址的位置在一个地方、一个城市是有限的。合适店址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优势企业要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必须走企业间合作、合并重组之路。而弱势企业在“单打独斗”很难为继的情况下,也希望通过加盟大公司保存前期发展所得到的收益,或借势得到进一步发展。但不管怎么说,社区这块最后的阵地都不应该被忽视。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