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宜陶馆馆长接受本报独家采访, 谈轰动收藏界的一件转让事坦言: “国宝级五壶”真伪疑窦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1日09:29 无锡日报

  本报讯(记者宜记)近日在宜兴沸沸扬扬地流传着一桩“神秘事”,一名陕西人通过各种途径,向收藏界传递一桩“特大喜讯”。这名自称是“紫砂收藏界高人”的王姓男子说:其手中有5件“国宝级”的紫砂壶,它们分别出自时大彬、陈鸣远、程寿珍、陈曼生、顾景舟等古今5位最负盛名的紫砂巨匠之手。当前,他急欲转让,估计转让费约数百万元。近期,他在国内多家收藏、艺术品媒体上刊登了转让通告,同时在《艺术市场》、《收藏》等知名杂志上刊登出这5把紫砂壶的照片。

  这一消息迅速在国内收藏界引起了轰动,紫砂壶的原产地宜兴更是首当其冲。如此珍贵的紫砂壶,在国内是不多见的,收藏者可以凭此名扬海内外,经商者可以借此转手卖个天价。此等好事,怎能不打动人心?据悉,宜兴的有些收藏家和商家已跃跃欲试,备足盘缠和资金,准备赶赴陕西抢收“国宝”。

  昨日,记者为此独家采访了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鲍竞松。鲍馆长说,类似的现象今年已出现过多次。虽然不能绝对肯定这是一场骗局,但从经验上来判断确实疑窦多多。因为,近年紫砂热升温后,紫砂壶行情日日高涨,一些想用不正当手段来发“紫砂财”者也日渐增多。他们利用各种方式,仿冒名家大师的作品,伪造大师的印章,特别是仿冒明清大师的作品,其壶专业水平不低,足可以假乱真。最新的迹象表明,仿冒者从设计、制作、落款、包装,直至宣传活动形成了“一条龙”,甚至“国际化”。一把假名壶,动辄数万元或数十万元,牟取黑色暴利。他们利用这股收藏热,使用莫明其妙的“障眼法”使收藏者上当。

  鲍馆长说,目前宜兴紫砂古壶、名壶除了在全国各个博物馆收藏外,确实有一部分流落民间,分布极广,但是数量不会多,真假更是难以判断,可以说假多真少。今年以来,大约有二三十人前来该博物馆,要求为其用高价收购来的所谓“紫砂名壶”作真假鉴定,结果十有八九是假货。行内人士告诫有关收藏者和经商者,赴陕西抢收“国宝”之事要三思而行,小心上当受骗。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