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从医改反思公共政策公共性提升之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06:25 长沙晚报

  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一份专题报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中指出,不能把维护人民健康的责任推向市场,推给社会和居民,不能把医疗服务变成牟利的工具。(见《中国青年报》8月4日)

  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指出,当前的医疗卫生服务出现两极分化,医疗保障成为“富人的俱乐部”,公平性大
大降低。而高强表态“不能把医疗服务变成牟利的工具”,事实上是对医疗卫生体制商业化、市场化倾向的批判,是要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性。

  为什么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不成功的?为什么医疗保障成了“富人的俱乐部”?就在于改革过程中,公共政策成为了少数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丧失了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笔者以为,从对医改的争论中,我们可以反思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提升之道。

  为什么不能把医疗服务变成牟利的工具?道理很简单,政府要给社会提供其他组织或团体所不愿或不能提供的公共物品,如安全、秩序、公正和福利保障等,而医疗服务就是政府要提供给社会的公共物品。一个政府特别是正处于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政府,如果只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把其所应当承担的其他公共职能置于一旁,将会造成公共性资源的大量流失,给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危害。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弥补市场不足的制度安排,更多的是体现在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民主和承担社会责任上。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采取措施提升公共政策的公共性。首先,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要有公众的高度参与。公众参与是公共政策的基石,公共政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公众与公共权力的互动过程。其次,公共政策要体现在对社会公平的不懈追求上,政府要通过公共政策克服市场机制在追求效率过程中造成的不公。再次,公共政策要追求和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关系到千千万万人的利益,它是公众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公共政策是针对公共问题而产生的。在现代社会,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以此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一旦公共政策偏离了公共性,它就不但不能弥补市场的缺陷,反而还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从“不能把医疗服务变成牟利的工具”这个结论,我们可以看到公共政策最终的目标是要保证医疗改革的公共性方向,这也是在社会转型期制定公共政策的要求所在。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