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让越来越多的人受益”,回访4年前的贫困生周炳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3日08:51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报道】献出一份爱心,圆一个孩子的大学梦!自2001年以来,本报“伸手资助贫困生”活动已经持续进行了5年。5年来,百余位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学子们通过本报的报道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资助,得以进入向往已久的大学学习。

  昨天,就在本报今年的“伸手资助贫困生”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记者联系上了正在学校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本报曾经报道的第一届贫困生里的周炳南。2001年以643分的
好成绩被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录取的她不负众望,又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本系上研究生。

  周炳南2001年毕业于南京27中,在学校里学习一直名列前茅,省优秀学生干部、市三好学生等获奖证书就有三十多本。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周炳南从不要一分钱零花,默默地跟着父母吃苦也不埋怨什么。当初北大医学院招生办看了周炳南的在校成绩及各方面表现后,很希望她能报考,但一心想让家里摆脱贫困的周炳南最后选择了对外经贸大学,结果被该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录取。提到周炳南当时的贫寒家境,用她父亲的话说,“除了一些油盐酱醋生活必需品,一个星期中吃次肉都是奢望。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样艰苦的条件,我真是对不起孩子。”

  寒门学子高中名牌大学,周炳南的情况经本报报道后,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昨天,周炳南对记者回忆说,家里顿时门庭若市,有上门捐助的,有特地上门安慰、鼓励她的。周炳南清楚地记得,那一年,一家证券交易所的工会主席给她送来了2000元、一位连名字都没留的好心人给她送来了20000元……

  拿到这些捐助后,周炳南只留下了够自己当年学费的钱,又把剩下的钱通过本报捐助给了其他为学费而发愁的准大学生们。除了这些捐助外,周炳南昨天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坚守了4年的秘密:大学4年来,南京一位姓冯的女士每月准时会给她寄去200元做生活费,但是这位冯阿姨始终不让周炳南对外透露她的姓名和工作单位。

  “我每次从学校回南京都会去看看冯阿姨,她对我可好了。有时候我会给她带一点北京的特色糕点之类的小礼品,她都要生气地责怪我乱花钱”,周炳南说,冯阿姨后来认自己做了干女儿,这回自做主张把干妈的姓告诉记者,还不知道干妈会不会责怪呢。

  除了第一年的学费是社会捐助,周炳南后面3年的学费都是靠自己。大一、大二时她分别获得了国家一、二等奖学金。这项奖学金是专门奖励给品学兼优的贫困生的,除了免去学费外,一二等奖还分别有6000元、4000元的生活补助。由于这项奖学金不发给毕业班学生,周炳南最后一年的学费做了6000元的贷款。

  奖学金、会计学辅修证书、党员、学院团总支编辑部部长,4年里,周炳南用勤奋为自己赢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大学毕业时,她还被评为北京地区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最后保送上了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研究生。

  周炳南说,为了早日减轻父母的负担,研究生毕业后她就想就业了。等自己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后,她也会帮助没有钱上大学的贫困生,她希望这种爱心一直传递下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让越来越多的人受益。(刘家智)

  (编辑 草非)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