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货郎做向导 突破铁锁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4日02:08 三秦都市报

  8月6日下午,采访组结束对栾川的采访,经过5个小时的跋涉,到达革命老区卢氏县县城。1934年11月20日,蒋介石调集一个师的兵力赶赴朱阳关一带堵截、设伏,企图将红二十五军消灭在卢氏县境内。站在今天的角度看,卢氏一战无疑是红二十五军转战陕南的重大转折。

  货郎引领通过“密道”

  根据史料记载,红二十五军在进入卢氏后,情况万分危急,前有敌一个师在朱阳关、五里川堵截,后有从栾川尾随急追的“追剿队”5个旅,两翼还有敌两个师的兵力紧逼合围。如何能找到一条安全的入陕出路,把部队拉出濒于覆灭的危险境地,是摆在红二十五军面前的一道难题。然而历史的车轮,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改变了原本已经注定的轨迹。这个人就是陈廷贤,一个普通贩盐做糕点的货郎。

  在当地党史办工作人员的引领下,采访组找到陈廷贤的后人———他53岁的二女儿陈爱荣和45岁的四女儿陈爱芳。“当年我父亲是在前往青山市集的路上,遇上行军至此的红二十五军的,那年他刚23岁。”讲述中,记忆又停留在1934年那个寒冷的腊月。祖籍山西晋城,自小来到卢氏依靠贩卖糕点谋生的陈廷贤,对豫陕交界的大路小道、乡镇村庄了如指掌。

  “听父亲说,那时同他第一个说话的,是一个同样操着山西口音的人,后来才知道,那人就是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不只是老乡的原因,相遇中,正巧红军在向附近住户买粮,他亲眼看见红军付了不少大洋,这在父亲看来很新鲜,因为过往的部队多是抢抢杀杀”,陈爱荣说,他父亲陈廷贤正是看到这一幕,才相信了红军真正是老百姓的部队。“我可以为你们带路。”在得知红军需要一名向导带领入陕时,陈廷贤爽快答应。

  “七十二道水峪河,二十里路脚不干。”至今,在卢氏一带百姓中,依然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来形容水峪河“一线天”的艰险和坎坷。红二十五军就这样在一位摇着拨浪鼓的年轻货郎的带领下,踏上了突破敌军合围的道路。

  向导的身后故事

  临别时,程子华特意为货郎陈廷贤写了字条,还盖上大红印章,“我父亲不识字,不知道上面写的什么。送别红军的当天,父亲就被民团押到城隍庙,关了整整3天,受尽折磨。他咬紧牙关,没有透露红军任何消息,直到被老乡用重金保出。”陈爱荣说,她父亲知道那张字条极其珍贵,为了防止被敌人发现,藏在租住的土坯房的椽条小洞里。上世纪40年代中期,日军攻陷卢氏,大肆烧杀,这张字条和老屋一起毁于日军空袭中。

  解放后,定居卢氏的陈廷贤成为了当地副食公司的一名职工,在县城西街门市部卖盐。陈廷贤病逝后,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才多方打听到了他在卢氏的消息。1996年,中央电视台拍摄《北上先锋》时,当地政府专门为老人立了碑,刻了铭文。

  破铁锁关进陕南

  在卢氏县委党史办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采访组花了两个多小时,驱车100多公里,沿着陡峭山路,经磨沟口、徐家湾、官坡、兰草,一路西行来到铁锁关。

  1934年12月8日,红二十五军击溃尤奉三民团百余人,成功摆脱国民党部队追击,进入陕南。豫陕交界处有名的铁锁关,位于箭杆岭豁口处,西南方向是秦岭高耸入云的云架山,关碑位于南侧,两省界碑位于北侧山岭上,贯穿陕西境内的307国道从中通过。1983年,陕南商洛县委、县政府专门在这里立下铁锁关旧址石碑,以示纪念。

  “70年前红军经过这里时,却真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早先有石制的关门和铁索,只是国民党军没有料到红军会从此入陕,只派了一股反动民团武装把守,所以轻易被红军攻克。”当地党史办工作人员雷燕介绍说。

  本报记者陈戍实习生宁明明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