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事事超前的村党支部书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7:56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 杨兴文

  他是村支书,却登上全市乡镇工作会议的讲坛,用亲身体会赢得阵阵掌声。他是农民,却常为村干部培训班讲课,成为村官们追捧的明星。

  这人,就是五常市二河乡新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清泉。

  事事都超前

  1999年,刘清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消化村级债务、民主议事、订单农业、劳务输出、活跃村民文化生活,事事儿都超前。

  “千人种、千人养、千人打工闯市场。”2000年,刘清泉到省城请来专家学者,对全村3000劳力及经济结构调整进行了谋划。

  千人种,就按订单种,从原来的25个水稻品种中,筛出5个优质品种。当年,别人卖粮难,新庄没人愁。

  新庄村有草原,过去一直荒着。村官带头养鸡鹅猪牛羊,六畜大合唱,365天村民天天忙。

  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村民想打工,心里不托底。刘清泉就天南海北地跑,牵上头连上线,还要把村民送到用工单位。今年,新庄村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村级农民工工会。

  壮大集体经济,对新庄村不易,三角债140多万元,村里早已“致负”。村里穷,村官吓唬雀儿都不飞,怎么领导老百姓?

  化解三角债,不用骂不用打,动员村民一起议:“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直议得有钱不还者不好意思,没钱难还者订下计划。没几年,三角债就抹平了。草原、机动地等重新发包,每年村里纯收入十几万元。

  化债并不仅仅是摆弄钱的事儿。通过它,建立了村民与集体之间良性互动关系。所以,新庄村凡事则议,真正让村民当家做了主人。

  带“把儿”的规矩

  村里有了钱,也敢摆点儿谱。把今年零星的活动,办成新庄村艺术节,二人转、露天电影、篮球赛、秧歌赛,一拨儿接一拨儿。整个8月,新庄都沉浸在欢笑中。

  村里花钱,要有目的性,村民说:“刘清泉办事都带着把儿。”

  刘清泉认为,农民不大懂法,但却认同老辈子传下来的规矩。他把这规矩叫做“潜规则”,把“潜规则”明朗化,是他提高农民素质的高招。

  为学生免学杂费、上平安保险,村里每年要支出三四万元。刘清泉留一手儿,村里与村民签字画押,如果孩子中途辍学,村里所免的费用由家长一并偿还。

  村里成立的农民合作社,好处多了,村民自由加入。但也有条件,欠钱的、耍钱的、干活儿不着调的、办事不讲信用的村民,不能成为社员。

  大秧歌天天扭,80多男男女女,村里买音响出服装。但也不是谁都可以扭,不孝敬老人的不能进秧歌队,用刘清泉的话说:“不孝敬老人,没脸出来浪。”有两个媳妇为进秧歌队,暗地里向刘书记打了保票:“改正不孝敬老人的毛病。”

  内心不平衡

  “干市场经济的活儿,挣计划经济的钱儿。”刘清泉心里也不平衡。

  刘清泉,一年一年地忙,真正是肥了集体的地,荒了自家的田。村民都说,刘书记家好房子是羊住的,坏房子是人住的。别人家是老爷们当主力,他们家是老娘们儿挡一面。“在家里,我就是一个废人,什么事儿也不能干,也干不了。”这是刘清泉的实话。

  刘清泉说,在外面他很风光,能说会说能干会干,奖状荣誉一堆一抱。而回到家里,他则倍感惭愧,一年5000多元钱的工资,还不如一个养鸡的农村妇女。这点儿钱,不要说养家糊口,就是连个家门也支不起来。父母年迈多病,全靠兄弟姐妹拿钱治病,父母能挺住的时候,还要帮他养鸡放羊。

  当年,刘清泉因为专业不对口,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回家当起了村官。如今,他借助“村村大学生工程”,又回到大学课堂。这期间,他曾放弃不少企业的高薪待遇。他说,村官不大,操心不少。想干事儿,就有干不完的事儿,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就觉得能力够不着底儿。

  过去负债累累,现在连年有余,过去上访成风,现在安居乐业。

  “新庄村已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新庄村能否更好更快地发展,完全取决于我们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尽管心里不平衡,但刘清泉仍然凭着人品和良心,为生他养他的家乡操心费力。

  别拿村官不当干部龙潭

  农村有句土话叫“别拿豆包不当干粮”,现在我们却想说“别拿村官不当干部”。

  村党支部书记,在党内是最小的“官”。可官小作用大。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不管啥大事小情,想要传到农民那里,支部书记就得跑百户进千家,可以说操碎了心。而像刘清泉这样事事都超前的党支部书记,付出的自然就更多。不仅是“支支嘴儿、跑跑腿儿”的事儿。

  事事都超前,只是工资不超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的事情。据了解,像刘清泉这样的好干部,在农村并不少,不公平的待遇,严重地挫伤着他们的积极性。就因为他们工作在最基层,不是“国家干部”,就永远“干市场经济的活儿,挣计划经济的钱儿”,这就有失公允。有关部门应该研究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不能让好人吃亏。现在有的地方没人愿意当村支书,待遇太低是一个主要原因。在大张旗鼓抓市场经济的今天,再用计划经济那一套对待干部的切身利益,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不把马儿累死才怪!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