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无臂哲学博士曲折一生 坦然抗争绝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10:31 南京报业网

  鼓楼医院住院部19楼17病床,赵行良在接受新一轮的化疗手术。

  不远处,是他熟悉的母校南京大学的校园。陪伴他从长沙赶到南京接受治疗的夫人说:再次来到南京,行良的心踏实多了。

  1998年,正在南京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的赵行良被查出患有晚期肝癌。对这位
从小失去双臂、自强不息考取博士生的残疾人来说,生活的道路可谓雪上加霜。与同龄人相比,赵行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磨难。

  1966年,他出生于湖南一个偏僻的山村。13岁时因一次意外,双手被雷管炸飞,左眼也近乎失明。1984年他参加高考超出本科线十多分,却被拒收,第二年再考,被湖南邵阳师专破格录取。毕业后,回乡做了一名教师。

  1992年他又考取了华中师大攻读硕士学位。1997年8月,赵行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南大读博,师从著名佛学专家赖永海,攀上求学的又一阶梯。在被查出病情后,医生断言:只有三个月。

  生性倔强的他说:“我一定要坚持毕业,一定要争取拿到博士学位!”从此,他拖着羸弱的身子一方面与病魔抗争,一方面奋力完成学业。

  2001年,赵行良在病床上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中国人文精神之检讨》,学者前辈赞叹这篇倾注了作者功力的博士论文,更为作者以生命和心血写成的论文而感动。

  同学们说,这篇论文是赵行良每天熬夜、撑着病躯,更是用光秃秃的断腕在键盘上敲出来的。在毕业论文后记上,赵行良写道:“这是一稿未完成的论文,但我却不得不写上句号。

  虽然我一生受到太多的打击,但从不放弃希望和梦想……论文已画上了句号,惟愿人生没有句号”。

  离开母校后,赵行良回到湖南科技大学,拖着病体,他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学之余,他潜心科研,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博士论文,承担了多项国家、省级社科课题,在《上海社会科学季刊》、《社会科学》、《船山学刊》等海内外一流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高质量学术论文,许多文章和创见被学界广为转载和引用。

  2003年1月,赵行良以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破格晋升副教授,成为湖南科技大学学术骨干。

  2004年3月,为进一步深造,赵行良又奔赴哈尔滨,读黑龙江大学博士后,在博士后站期间,由于操劳过度,他再次住院。

  长沙住院期间,他深知病魔难以抗服,抱着最后的希望,他想到了南京,想到了南京大学。

  赵行良说:这次到南京,作最后一次抗争,我梦想能赶走病魔,梦想能健康地散步在南大的校园,梦想课题能够结项,梦想上高二的女儿能考上母校读大学,我有信心实现梦想,因为多少回梦里熟悉的南京和南大的北大楼就在身边,这里有心中的情结和精神的动力……

  (编辑 云翔)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