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城乡分割的坚冰正在溶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03:46 山西日报

  “三农”之事一直是包括我们山西在内的中国的基础性问题,也是本报多年来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进入新世纪,随着整个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生活的繁荣,“三农”问题又一次浮出水面并凸现起来,成为党和政府以至整个社会必须重新审视,也必须拿出实质性解决办法的重大历史课题。

  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相比城市产业经济效益明显低下;农村医疗、教育、社保等
社会事业落后,离城市文明相去甚远;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艰难,其收入水平与市民的差距呈扩大趋势———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农”难题所在。全国如此,山西亦然。

  这些难题所涉及的面之广、影响之深非同小可。别的姑且不论,单就农民人数占比而言,无论全国还是我省均在70%左右,实实在在是个多数。多数人所从事的产业经济效益低下,多数人还在过着传统的村落生活,多数人的收入落差越来越大,无疑对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种制约,而且是致命的制约。由此看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这决不是一句空话;由此看来,“三农”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从前的办法多半是:种植业收成不佳,就改良品种,扩大水浇地,防虫治虫;乡村教育、养老出现问题,就动员农民出钱出力建学校,教育农民敬老行孝;农民收入低了,就安排村里发展些副业,“堤内损失堤外补”……其办法不可谓不细,其力度不可谓不大。但走来走去还是回到原地,问题不仅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反而越来越突出,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什么?农民多有不解,乡村干部纳闷,专家在思索,党和政府在研究。渐渐地,人们接近问题的症结,并终于达成共识:在“三农”的圈子里解决“三农”问题,犹如拽住自己的头发想跳起来一样,永难长效;“三农”问题表象很多,根子在于多年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及由此派生的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要破解“三农”难题,就必须打破这种结构和体制,转轨变型用城乡互动的思路和办法。特别是党中央提出“城乡统筹”和“两个趋向”的论断,并把这一论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加以阐发之后,这一领域便豁然开朗了。

  “城乡统筹破解三农难题”,这是一种思路,一种方略。要真正贯之以实践,面对的是坚冰似的经济社会结构,人们习以为常的二元体制,以及这样那样轻车熟路的工作方法,何其难。

  况且在山西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碍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体经济实力,其难度尤大。然而这是时代的呼唤,再难都得往前走,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坚冰的点滴融化到涓涓细流……

  正是为了反映这一进程,推进这一进程,本报抽调记者若干,组成特别报道组,由袁升德社长带队,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采访。夏日似火,热浪蒸腾。从晋南平原,到雁门关外,前后20余天。其间,记者们走城入乡、进村访户,接触了诸多政府部门、企业公司、农村学校、乡镇医院、村民小组、普通农家,走访了市县官员、乡村干部、企业老总、乡村教师以及在村务农者、外出打工者各色人等。

  全省各地的实践有声有色,令人感动;城乡互动的经验丰富多彩,令人欣喜;其间的困惑和制约,令人深思。随着采访的深入,脉络越来越明,路径越来越清,这就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让城市设施体系向农村延伸,以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让城乡生产力要素交流融合,以提高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水平;统筹城乡管理体制改革,打破二元分治的政策性制约,还农民以公平的待遇和均等的机会;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安排,把城市教育、医疗、社保模式推及农村,让农民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居民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力战略性转移,让农民收入与市民收入同步增长。

  为此,本报推出“城乡统筹破解三农难题”系列报道,今发首篇。在5篇系列报道之后,还将以此为栏目刊发相关典型报道。我们相信,这对城乡统筹观念的确立,对“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也算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本报评论员(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徐舜)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