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建设大都市发展新呼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07:39 哈尔滨日报

  撤县建区以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呼兰区委、区政府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带领全区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86.3亿元,增长12.7%,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5%、13.2%、12.6%;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5.43亿元,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98元,增长17.3%,农村人均纯收入3710元,增长20%。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实现生产总值37.2亿元,同比增长18.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实现4.9亿元、17.3亿元、15亿元,分别增长9.5
%、27.3%、12.2%;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55亿元,同比增长10.9%。自建区以来,全区招商引资签约额91.1亿元,新上项目228个,利民开发区新批准进区企业65户,协议投资总额71.7亿元;国企转制并轨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2004年,荣获全国100个优质粮食生产示范县(区),全省农村经济工作先进县(区),市级财源建设、环境保护、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和双拥模范区等多项荣誉。

  面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委、区政府深刻地认识到,建设好哈尔滨这个特大中心城市的一个新区,必须从原来县级的思维方式中跳出来,把目标定位在“建设大都市,发展新呼兰”上,立足于呼兰独有的区情,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上高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在工作层次和水平上进行全方位突破,努力打造一个全新的呼兰。

  用活用足优势,深入谋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

  建区后的呼兰,区域中心地位更加突出,作为哈尔滨市幅员面积最大的区,新老城区处于哈市腹地中心位置,区政府驻地距哈尔滨市政府仅4.5公里,特别是随着哈大齐工业走廊和开发江北战略的深入实施,多条过江通道的建设,呼兰已经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的“洼地”,必将接受现代都市文明的渗透和辐射。

  政策扶持更多。呼兰不仅享受哈市各区的共享政策,同时还能充分享受省市赋予“十强县”的审批权限和特殊扶持,在加快发展上拥有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知名度更高。挂上哈尔滨市的牌子,加之利民开发区这个“品牌”,使呼兰的知名度更响、更亮,更具魅力,与大都市、大企业、大集团交流合作的平台更加广阔。城市化进程更快。融入哈市后,新老城区和城镇建设纳入全市整体规划,交通路网、生态景观、给排水、供热供气等城市配套设施都与全市实现联动发展。

  如何最大限度地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呼兰在深刻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创新思维,确立了崭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围绕“科学发展,建设强区,振兴呼兰”目标,突出“中心”和“第一要务”,以“招引联、上项目”为突破口,以工业强区为核心任务,扩增一个“亮点”(即在老城区再扩大增加一个“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两大城区”,加强“三农”工作,加快“五化”进程(即大力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实现“五增”目标(即农民增收入、企业增效益、财政增实力、城市增功能、经济增后劲),推进党的建设和“三个文明”建设,把我区建成集绿色食品基地、新兴工业基地、大宗商品流转基地于一体的跨呼兰河两岸繁荣发展的哈尔滨新市区。

  做美扮靓城市,精心建设哺育产业发展的新载体

  城市是产业的依托。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和建设新老城区,既是建设大都市的客观需要,更是哺育和推动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先导作用,立足区域特色,充分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权威性。在规划的总体要求上,遵循“园林式、开放型、高科技、现代化”的理念,力争实现城区产业升级。充分展示萧红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现代文化成果,赋予呼兰以厚德灵魂和进步理念。在城市规划面积、标准和容量上,坚持“三个100”的远期规划设计,即城市规划面积做大到10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标准遵循100年不落后的设计理念,城市规划容量达到100万人口的承载能力。在新老城区产业发展定位上,到2007年,把新城区建成“中国北药之都、食品精加基地、龙江学府名城、哈市商埠新区”;把老城区建成“历史文化名城、商埠繁荣重镇、新兴开发园区、特色旅游胜地”。

  精心搞好城市建设。本着“好事要办、排队上车、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两大城区二、三产业的开发与建设。新城区要立足“科技开发区、金融商贸区、文化教育区、生态旅游区、高档住宅区”的区域特色定位,大手笔、大气魄地构建现代化城市框架,树立精品意识,建“遗产”工程,不建“遗憾”工程。老城区要以城市综合开发改造和环境建设为重点,坚持多元化投入、市场化经营,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实施精细化管理。以提高城市管理职能为目标,以实施精细化管理为载体,强化责任,创新机制,规划标准,科学管理,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集中开展市容市貌整治工作;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由政府向公共管理转变,事后处理整改向超前预防控制转变;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在统一规划管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市场准入、统一价格监管的前提下,逐步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道路维修养护等职能引入市场;采取多渠道、多元化融资的方式推进城市管理项目建设,加大对市政设施建设与维护的投入;强化城市管理目标考核,建立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考核标准,扩大社会参评范围,推进考评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全方位经营城市。深入挖掘城市可经营资源,采取资产置换、土地置换、出让经营权、捆绑开发、组团开发、BOT方式融资开发等多种途径和办法,将城市闲置的厂房、设备资源、空间广告资源、交通运输资源、市场有待开发资源、城市文化资源等转换成项目、产品,形成“可研”,按照“八化”(两城开发产业化、资源项目产品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主体民营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城乡统筹一体化、城市管理法制化、发展环境优质化)原则进行灵活经营。

  扶强做大产业,着力构筑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突出工业的主体地位,坚持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思路,以工业带农业、促三产,从而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重点扶持一批技术起点高、市场容量大、拉动作用强的重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实现产业优化和升级。巩固电力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做大做强食品、医药等主导产业,积极扶持建材、饲料、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优势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形成以电力产业为先导,食品、医药产业为两翼,各类优势产业为基础的产业格局。

  加快农村小康社会进程。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和目标,充分发挥大都市辐射带动作用和城乡之间的关联优势,促进城乡统筹、工农互动、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市场份额,使呼兰成为大哈尔滨的绿色农产品基地和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以市场为先导,突出产业化特色,在品种调优、技术调新、规模调大、效益调高上下功夫。结合区域工业发展,积极壮大正大、宏伟、义利、龙丹、金星、双来等优势龙头企业群。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摆好“龙尾”,带动“龙头”。

  加快第三产业现代化进程。按照“搞活大流通、做好大贸易、发展服务业、开发旅游业”的思路,不断增强城市载体功能,有效提升第三产业层次水平。利用现有物流设施,发展专业化、网络化、品牌化的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农副产品批发或期货市场,推进大宗农产品流转基地建设。以商埠繁荣重镇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起规模较大、档次较高,功能齐全、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在继续发展餐饮、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等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仓储销售、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推进特色旅游胜地建设,发挥交通便利、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的原则,挖掘人文、自然等旅游资源潜力,激活和壮大旅游经济。

  释放“品牌”效应,全力打造开放式发展的新优势

  呼兰利民开发区经过13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经形成了以260户入区企业为依托,以2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的崭新城市。利民开发区是闻名省内外的“品牌”,更是呼兰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一张“王牌”。在继续做大做强开发区的同时,更要充分释放“品牌”的集聚效应,把招商引资作为突破口,强化措施,政策引导,加快形成全区动员、全民创业、全员参与、全方位启动的招商引资格局,全力打造开放式发展的新优势。

  积极启动项目招商。全方位参与哈市产业分工和结构调整,不断拓展招商领域。抓住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认真研究国家政策走向,筛选一批强势资产和项目,做好项目策划、论证、包装和衔接工作。

  扩大对外开放成果。充分利用利民开发区的体制和载体优势,面向国内国外大企业和大财团,力求在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上实现新突破。抓住沿海地区向内地转移资本、哈市实施“退二进三”的机遇,力争多引企业,多上项目。

  创新招商政策。制订出台《呼兰区招商引资优惠奖励政策》和《关于对在招商引资等项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党政干部提拔任用的试行意见》两个文件,对于引资功臣给予提供财政就业岗位、子女择校入学和干部破格提拔等多重奖励,按照贡献份额实行财政返还扶持的利企政策,以发展论英雄,凭政绩用干部,用新理念、新策略和超常规举措,引导带动全区人民共同参与招商引资。

  “建设大都市,发展新呼兰”是现实的选择,发展的需要,群众的呼声。省市给呼兰搭建了发展的舞台,呼兰有能力唱好这台发展大戏,对照大都市的发展和建设水平,自我提标,自我加压,自我发展,挖掘潜在优势,扩大现实优势,奋起直追,抢位争先,使呼兰成为一个区域特色鲜明,产业繁荣兴旺,商贾争相云集,城乡统筹互动,社会和谐向上,既有都市魅力又有传统内涵的哈尔滨新市区!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