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苏浙商人有何差别? 苏商与浙商对话妙语交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10:5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17日电据中国江苏网消息,由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委宣传部、统战部、江苏省工商联等联合主办的苏商论坛上,作为为期三天的论坛的压轴戏——苏浙两地商人对话,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苏浙商人有何差别

  苏商周海江:吴越文化是相通的。吴文化的内涵是水文化,是移民文化,也是开放的文化。千年以来,吴越远离皇权中心,使得吴越并没有传统文化的束缚。从现状来看,苏商、浙商有着明显的不同。浙江是先市场后工厂,而江苏则是先工厂后市场。两者的产权制度,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但,苏商、浙商最终将会殊途同归,都将走上股份制、国际化的道路。

  苏商陈弈熙:浙商比苏商更像商人。苏商很想做儒商,既想赚钱,又想要面子,还很想要做事的感觉。而浙商则更接近做生意的本质,效率更高。苏商做事规范,品质好,但相对保守,浙商更感性,创新精神更强。

  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总结说,浙商比较“外露”,经常在浙江以外的地方闯荡,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苏商比较稳,也相对保守,主要在江苏省内做国际化的对话。

  苏商周海江:浙商和苏商没有很大的差别,都是吴越文化的产物。吴越文化有三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性格温和,二是移民文化;三是开放文化。在改革开放后,江苏的选择偏重于工业,浙江的选择偏重于贸易。到了目前过剩经济时代,浙江稍稍领先,原因在于原先浙商的基本格局:先市场后工厂的前店后厂式,是市场导向的经营模式得以建立;一开始体制上就是民营的,比较先进。

  专家保育钧:苏商可以说大多是从乡镇企业改制而来,这就决定了苏商的思维方式里,或多或少的带了些官本位的思想。就一个项目来说,苏商考虑更多的是政府同意不同意,是否支持。而浙商则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干了再说,然后争取政府认可。

  专家刘志彪:苏浙商人的差异应该这样看:浙商都是原生型的民营企业,苏商则大多为改制而来,属于次生型。浙商偏重于轻工业,从事较多的服务业,更多的是走出去的外向型经济。而苏商重工业的优势明显,制造业发达,走出去较少,更多的是实施请进来的战略,接受了不少的国际订单。

  浙商夏建统:浙商的危机感很强,这是有文化基因的,春秋的勾践就是例子。通过国际范围的观察发现,其实浙商因为文化上的危机感强而创造商业成就的例子,与犹太人很相像。世界各民族中,犹太人的危机感、苦难感是最强的,而他们的商业成就也是最辉煌的。

  共同的问题:转型和升级

  浙商章鹏飞:共同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企业的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关系。专业化可以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但船大难调头,风险很大。多元化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规避了风险,但专业化也不可避免的难以跨越技术问题、资金链问题、人才问题。

  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定位、转型,把握企业的战略目标?

  我认为要做有关联的多元化,我们现代集团现在做的四块,关联度很高。

  浙商高继胜:企业先要活着,才能发展。一个企业能生存多久?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4.6年。20年间,我身边大批的知名企业家都倒下了。企业能做大就做大,能做强就做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的直觉是非常重要的,这是长期经验的一种积累,发现问题就要赶快调整。

  苏商周海江:企业的转型过程中,有三大转变: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从产品制造到产品创造,在外贸领域,从来样制作到出样制作;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型,高级职位通过制度取得,这是现代管理,而高级职位通过关系取得属于传统管理。

  浙商章鹏飞:对于品牌,我有很深的感受,我是浙江民营企业中最早注册系列商标的,现在正在享受“现代”品牌带来的快乐。我觉得关键是,企业在最困难的时候,如何坚持品牌经营。企业转型的过程,也是企业家转型的过程。在创业的初期,可能我们老板做任何事情都是亲历亲为,但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在决策、立法、用人上都要规范化。企业家要能做到在转型、升级完成后,能够享受工作、享受生活。享受工作中的快乐,享受快乐中的工作,把创业当成一种享受。

  对苏浙合作的厚望

  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通过此次苏商与浙商的对话,让我们对苏商、浙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浙江的企业,善于把握各种机会,用最低的成本去创造最多的利润。苏商、浙商都是中国目前成功的商人,以后还是不是,要看他们怎样去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愿苏商、浙商不单已前和现在找到他们适合的道路,在将来也能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之路。

  苏商周海江:我认为,浙商与苏商已经很难分开。我在温州有20多个加工企业,我可能不需要在浙江设厂,但仍然与浙商有合作。

  浙商章鹏飞:我正考虑在无锡投资,此前,已经和许多苏商朋友进行了沟通和交流。(柏刚)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