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多做就是少做,少做就是多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00:00 温州都市报

  8月11日点题者:小群点题背景:浙大年轻博导过劳死(8月10日《温州都市报》第11版)答题者:李新乔汪须长 浙大年仅36岁的博士生导师何勇英年早逝,其原因是过度劳累,这样的新闻已不鲜见,令人扼腕叹息。

  笔者想起了陈云同志的观点,叫作“多做就是少做,少做就是多做”,这里说的是身体健康和工作的辨证关系。“多做就是少做”是说干得太多了,到最后身体跨了,就会什么
也干不成,这等于少做了。“少做就是多做”意思是现在看起来做的相对少点,但是身体保持健康,就能做很长时间。陈云同志身体力行,工作和生活很有规律,注意休息,在中共领导人中,陈云同志体质是比较弱的,但他却是长寿的一个,生前一直为党工作。

  这种辨证法很值得思考和体会,其实它算的就是一笔账。英年早逝的博导生前非常忙碌,成果也很多,但人一走,也就划上了句号。本来这些年轻的知识精英还可以为国家工作数十年,却英年早逝,很多才华难以施展,成为社会的损失和遗憾。两者相比,哪种方式对国家和人民贡献会更大?不言自明。人如机器,超负荷运转,容易缩短寿命;正常运转,加以有效保养,则可以延长使用时间。可谓“多做却是少做”。这种情况的出现,客观地讲,与高校对中青年知识分子的身体健康不够重视有关,与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的紧张氛围有关。年轻的学者专家被认为有无穷精力,理应趁着年轻力壮多作贡献,而且许多领导还“予以重任,多给布置任务”,这种方法无异于“杀鸡取卵”。

  社会尤其是高校应该学学陈云同志的观点,多点理性、多些清醒。积极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并有必要组织规范的身体健康检查和医疗保健措施。中青年知识分子自身也要注重劳逸结合,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李新乔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