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妇诈骗百名老人500万 一人顶罪全家逍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04:50 山西日报 | |||||||||
山西省侯马市62岁的郑金花等人数年前以高息为诱饵,从邻居、朋友、熟人等众多老人处“借款”,至今连本带息没有归还一分钱。约百位老人报案的经济损失已达500余万元,由于平生积累的养老保命钱被骗一空,加上数年告状造成的精神压力,许多老人生活质量极差,有的有病无钱就医,在呻吟中呼唤司法公正…… “百骗图”
“借款条”:今借到张某人民币壹拾万零陆仟捌佰玖拾壹元整,月息三分(3%),从2001年1月20日起息。 “还款计划”:所借张某之款定于2002年6月1日还壹万元,7月1日还壹万元。 “保证书”:我借用仪某《房屋所有权证》作抵押,从五州投资公司贷到款项伍万元。我保证能履约如期还款。如出现问题愿以商店货物作价抵还贷款,绝不至连累仪某的房产。 ……无论是借款条还是保证书,落款处都分别盖着郑金花的个人印章和她家庭经营的广利商店的章。受骗老人说,这些借款条和保证书大都出自郑金花的丈夫杨怀典之手。得知记者前来侯马采访,十几位老人一大早就从这个小城的四面八方赶来,把一间10余平方米的屋子挤得满满的,而他们不过是几百名受骗者中的一小部分。 郑金花等人骗钱还不放过身边的任何人。曾在郑的商店打工的张某见到记者没说几句话,眼泪就哗哗地往下流。因为“郑金花案”,张某家的房子被封,媳妇吵闹要钱,大儿子因此离婚,留下一孙子;二儿子无奈离家出走,二儿媳回了娘家,也留下一孙子;现在,孤苦伶仃、没有生活来源的张某靠捡破烂养活自己和两个孙子。 现年55岁的张某说,她1996年下岗,1999年开始给郑金花家庭合伙经营的广利商店打工,从2000年8月到2001年6月,共分五次借给郑金花23万元。张某说,她借给郑金花的钱除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外,还有两个儿子和老母亲的钱。从2001年到2004年,张某曾几十次向郑金花讨债,均没有结果。 郑金花等人骗钱也不放过多年的“老交情”。山西省建设一公司工程师马某现年71岁,曾经是杨怀典的领导,马某觉得杨怀典以前在单位很老实,所以杨怀典一上门借钱,马某二话没说就将11万元借给了杨怀典。许多受骗者经不住郑金花的花言巧语,不知不觉中成为她的诈骗工具。 郑金花骗人的伎俩其实并不高明,但有人居然被骗上百万元。还有不少受骗人至今没有报案,他们或是对打官司追回钱没有信心,或是碍于面子,或是借出的钱来路不明,只能自认倒霉。百名老人被骗,构成一幅活生生的“百骗图”。 行骗早有预谋 “急需资金周转几天,很快就还1这是郑金花借钱时常说的话。 1988年,郑金花是侯马市当时最早做服装生意的人之一。此后,她的生意越做越大,在当地非常有影响。郑金花借钱时,利用她和其他老人都是“同龄人”,拉近心理距离,加之她的商店以往信誉很好,一直生意兴隆,大家都不怀疑她的偿还能力,纷纷把钱借给她。 据了解,郑金花尽管在侯马号称“千万富翁”,但她家在当地却没有购置一处固定资产,连原来购买的店铺门面也全部卖掉了,他们在侯马市只是租用门面做生意。群众分析认为,这说明郑金花一家早已准备着溜之大吉,所谓借钱其实是早已预谋的诈骗。 郑金花等人借钱时采取诡秘的“单线联系”方式,别有用心。54岁的受骗者仪某曾是广利商店的司机,他说在商店干了那么久,但从不知道郑金花向那么多人借钱。 被骗的钱中,有个人多年积攒的养老看病钱、亲戚朋友的结婚钱、上学钱、家教收入,甚至还有煤矿工人的死亡补偿款等;受骗人年龄多在50岁-80岁,多是退休或下岗的城市老人或农村无业老人;他们中有郑金花夫妇多年的朋友、邻居、老领导,也有为郑金花家庭合伙经营商店打工的司机、售货员等。 据了解,受骗老人们多年来深受其害,频繁讨债、上访告状无果,几位老人连气带急,在此期间相继死去。 一人顶罪全家逍遥骗款难追回 此案已在2004年4月15日和2005年5月27日两次分别由侯马市人民法院和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临汾市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上说:“被告人郑金花、杨怀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现金和抵押贷款500多万元全部挥霍、无一追回。”检察院目前批准逮捕了郑金花一人,其丈夫取保候审,其子女仍然在外面继续做生意。 受骗者对此提出疑问,郑金花夫妇两个老人怎么可能在短短时间内把这么多钱挥霍一空?分明是郑金花把钱转移给了她的子女。记者在侯马市繁华地带看到,郑金花儿女们经营的“七匹狼”专卖店占据了几个显眼的门面,里面的货物琳琅满目,顾客络绎不绝。 受骗的老人们气愤地说,郑金花一家现在是“一人坐大牢,全家好逍遥”。老人们认为,借条上有广利商店公章,说明骗钱不是郑金花个人行为。郑金花等人在以“单线联系”的方式借钱时,其子女很多时候也在场,知道父母借钱的事。 据了解,本案直接受骗老人过百,殃及亲友千人之多,从2001年下半年发现举报至今,大量受骗者向侯马、临汾、太原等多级有关部门反映数千人次,直接向具体办案人员口头、书面举报数百次,案卷在侯马、临汾两级五个司法部门游转、倒转25次之多,5个年头已然过去,至今这笔巨额“借款”仍然连一分一文都没有被追回。 据老人反映,有办案人员说,“你们根本要不上钱”,并多方劝导受骗人放弃追缴赃款的权利。带着疑问,记者到临汾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情况,有关办案人员及法院负责人对此事躲躲闪闪,不愿回答,并表示不便与记者见面。 新华社记者 熊争艳 谭博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