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周·声音』(2005年8月19日)(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10:06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逍遥津

  保姆陪嫁就沦失温州精神吗?

  20出头的温州一富商之女章颖(化名)出嫁时,除了豪华婚宴、200多平方米的豪宅、轿车作嫁妆外,富商夫妇还“陪嫁”了一样特殊的“嫁妆”——在娘家服侍女儿20多年的保姆。于是有人称之为“太过荒谬”,极有可能导致“温州精神”的沦失。

  何谓“温州精神”?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见解是:不甘落后,敢为天下先,冲破旧框框,闯出新路子,并且不断创新。一些经济学家的理解则是: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归结起来,“温州精神”的精髓是“吃苦精神、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合作精神、诚信精神、敬业精神”六块。

  我不知道,保姆陪嫁到底沦失了“温州精神”的哪一方面?以笔者的妄自猜测,恐怕是沦失了“吃苦精神”。是不是不请保姆就是继承了“吃苦精神”?如果是的话,那保姆就该取消了。事实上呢?谁都不会愚蠢到要取消保姆的地步。再一问,做保姆的工作难道就是“吃苦”?这样的吃苦也只是低水平的吃苦,至少还不能上升到“温州精神”的高度。我想,“温州精神”中的“吃苦”决不只指做家务活。

  从事实上说,那位保姆本就是在富商之家工作的,现在不过是服务的对象和地点换了而已,以前是服务父母女儿三人,现在是服务小夫妻二人,不管怎样,章颖这个服务对象始终没变。换言之,保姆的工作与陪不陪嫁没有多大的关联。何必搞得那么敏感?

  退一步说,陪嫁保姆又怎么了?小夫妻俩反正要再雇保姆,由娘家做熟的保姆过去又有什么不妥?这与重新雇一个在本质上不是相同的吗?况且原来的保姆与章颖已经相处了20多年了,已经情同母女了,在一起相处又有什么不妥?

  林卫萍 2005年8月12日《潇湘晨报》

  “半截子执法”几时休?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广东广州、英德两地连续发生3起工地坍塌事故,死亡8人。相关管理部门表示,他们曾对建筑施工单位数次发出过安全警告或停工通知,但责任人置若罔闻,仍然违规施工,终于导致事故发生。

  按照管理部门的推论,事故责任应该全在施工单位,因为他们没有做到令行禁止,而管理部门则可以免责,因为该做的已经做了。但人们要问:为什么安全警告叫停不了危险施工?

  警告,不理会;继续警告,继续不理会;再警告……直至事故发生,这种现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半截子执法”。对于那些声称已经尽职的政府职能部门,为什么可以连续发出3次安全警告,却不到现场去执行查封?其实,按照一位房地产商的说法,如果相关管理部门真去现场一次,他们就不敢不停工整改。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半截子执法”现象,不仅广州有、英德有,全国各地都有;不仅建筑行业有,其他行业也有,可以说,是个颇为普遍的现象。

  这种“半截子执法”的弊端就在于,表面上看管理部门在做事,实际上事情却没有做实做好,其本质是一种形式主义作风。建筑单位违规施工,不遵守安全生产法规有错,但有关部门执法不严,也是工地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因为这实际上纵容了违法违规行为。

  据报道,事故发生后,广州市准备再制订出4部安全生产的管理办法,以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亡羊补牢,可谓及时之举。但问题是,作为公众安全守护者,还必须将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底,如不能彻底杜绝“半截子执法”,再多的安监措施也只是一纸空文。

  彭勇 2005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别让乱收费消解了10亿元的“善政”

  近日,有一则消息激动人心:中央财政将每年拿出10亿元资助贫困大学生!

  “10亿元”是什么概念?它意味着,此前每年2.4亿元的国家助学奖学金将提高4倍多,进而使高校收费制度的公平性向前迈一步;此后,将有50多万名贫困学子每人每月获得150元的国家资助——这笔在许多城里人看来不过是两三个人一次聚餐的费用,却能帮助一个农村孩子走进大学校门,温暖不少因为家境困难忍痛让孩子弃学的家长,就此改变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命运!

  无论怎样评价这次10亿元国家助学奖学金的意义都不为过。然而,想到那些与录取通知书同时到达的高额学费通知,却又不得不生出些担忧。

  不久前,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提到一个数字:在他们所审计的19所高校中,18所高校2003年度的乱收费金额高达8.68亿元。由此,如果不认真整改的话,也许仅仅20所高校,就能消解这10亿元的善政。全国的高校可是多达2000多所,在名目繁多的收费面前,10亿元补助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当然,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教育部三部委已决定联手整肃高校乱收费,取缔20余种收费项目,且明确要求高校不得提高学费标准。人们有理由相信这次联手必会收到一定效果。但是,一些高校收费之“乱”,不只体现在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上,还体现在运行成本的失范、教育成本的模糊上。即使没有乱收费,那不断上涨的学费,已让众多贫困家庭望校生叹。

  其实,对后一种“乱”,社会各界呼吁不断。那臃肿的机构,那大兴土木的馆舍攀比,那忘记节约的豪华轿车和办公设施,那频繁以考察为名的“公费旅游”,已被称为“高校不合理运行成本正在转嫁分摊给学生家庭”。

  也许,这是一些高校乱收费“久治不愈”的症结所在,也是国家千方百计资助贫困学生却还让人忧心难平的原因所在。对此,我们不能以“计算太复杂、至今难有准确成本演算”为由,让对于乱收费的治理处在治小不治大、治标不治本的“模糊行动”中开展。

  吴焰 2005年8月12日《工人日报》
『一周·声音』(2005年8月19日)(组图)
『一周·声音』(2005年8月19日)(组图)
『一周·声音』(2005年8月19日)(组图)
(来源:逍遥津)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