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江西一老汉的“节水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0日19:13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南昌8月20日消息(记者周羽、通讯员和平城生)“薄灌水,常露田;既节水,又增产。”这是谢兴华老汉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8月18日,在炎炎烈日下,谢兴华老汉正培土加固稻田来水口,不让灌沟水流入晒硬了的稻田里。见笔者不解,他笑呵呵地说:“晚稻处在拔节期,稻田应先晒干,田出现开裂后,才能放水灌溉。”“而老把式的方法,田里已经灌满水了。

  “人在水乡”不忘节水

  谢兴华是江西泰和县苏溪镇苏溪村5组农民,今年61岁,种了一辈子的水稻。他的家位于赣江支流梅乌江的上游,水量充沛,但他“人在水乡”不忘节水,学习引进了不少水稻种植节水是实用技术。2001年,江西农业大学的专家来镇上传授薄露灌溉技术,为了能熟练掌握这个方法,他拿出自家的一亩四分地作试验田,在专家指点下,当年的这季晚稻只灌水6次,比老办法少3次,全部用水量仅85吨,比原先足足省下了31吨水。节水,又增产,谷子提前3天成熟,亩平增产了30公斤。

  水播水育到旱床育秧

  坐在田埂上,老汉点燃一支烟,聊开稻田节水的话儿:节水该从水稻播种的每个环节入手。首先是从育秧开始,他用的是旱床秧法,“老祖宗传下的水播水育法是满田蓄水,撒种育秧,耗水耗种。”旱床育秧只要把秧田畦面用水喷湿,播种后用红土盖好畦面,再盖上薄膜就行了。这法子用水大减,效益高,1亩秧可栽60亩田,亩产增加15公斤以上,尤其是遇到干旱年份和水源缺乏的地块,旱床秧法特别受欢迎”。谢老汉吸了口烟,接着说,“稻田用水是节水的关键,水稻从栽秧到收割始终离不了水。原来是用‘水漫金山’的方法,深它水淹灌,一见底了就赶紧添水,一来浪费了水,二来又容易发纹枯病,产量总是上不去。薄露灌溉解决这个问题,它也是水稻节水的重要一环。

  “水漫金山”到薄露灌溉

  随着水资源出现短缺,1995年泰和县在全县推行节水薄露灌溉技术。“我觉得新鲜,就慢慢接受和学会了这一新技术试验,”老汉回忆道。随行的县农技中心林站长借机解释道:“薄露灌溉就是在水稻移栽、生长、成熟三个阶段中实行薄水灌溉,适时露田。薄即灌溉水层要薄,一般在半寸(17毫米)左右;露指田面表土要经常露出晾晒,每次灌水后都应自然落干露田;连续淹灌时间超过5天,必须落干露田。这项技术极大节约了水资源,同时,改善田间小气候,优化水稻生态环境,对水稻吸收养分、抗病虫害、分蘖成熟都有利。”

  百万稻田节水千万吨

  谢兴华是泰和人节水灌溉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人们节约水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泰和是全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水田面积60多万亩,年水稻播种面积100多万亩,每年有5.5亿吨的巨大水量耗在水田里。节水灌溉就是在这一巨大耗水量的背景下催生出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肖志强介绍:通过推广应用水稻薄露灌溉、水稻控制灌溉、水稻非充分灌溉、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水稻叶龄模式、水稻旱育稀植和水稻旱床育秧等节水技术,亩平节水50吨,节水率30%按照全县100万亩的水稻播面计算,每年节水5000多万吨。水稻专家多次来泰和考察后认为,水稻薄露灌溉技术对缓解人类水危机有着重要意义。来源:中国广播网责编:陈钟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