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友情,最宝贵的财富!——中支边女生回忆知青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10:11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报道】金陵晚报记者朱波走进韩玉萍在莫愁新寓的家,立刻就明白这是一个支边老知青的家。和阗的地毯、墙上挂着的“库车的姑娘”水彩画、还有整齐的围着的沙发榻,就连韩阿姨笑着端出来招待客人的小食,也是柯尔坪出产的杏脯和一种叫做帕达姆的杏仁果。韩玉萍是我们在南京找到的第三位“五女中支边知青”,给我们提供她的联系方式的读者身份比较“有趣”,居然是韩玉萍的亲家。电话里,韩玉萍的亲家这样说:韩玉萍的一家都很和睦、很幸福,她的故事也很感人……

  “我比她们要幸运许多”

  命运虽然把五女中31名支边女青年都抛到了同一股浪上,但总有人在浪谷、有人在浪尖。韩玉萍就是支边青年中遭遇比较幸运的一个。和所有“革命青年”一样,响应“到边疆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韩玉萍,当年与五女中另外三十名知青一起来到了戈壁滩上的温宿水稻农场。但幸运的是,韩玉萍并没有在农场待多久,就被调到温宿县城里从事“社教”工作,文革开始以后,又留在了县委,不久则被调到县城唯一的汉族小学当老师,并在那里结识了以后的丈夫。尽管依旧是背井离乡,但由于脱离了最艰苦的劳动,韩玉萍的状况要比同去的南京姐妹们好上很多。韩玉萍记得最清楚的是:一次,她从县上回农场看望姐妹们,发现宿舍里面支着一口大锅,里面煮的全都是衣服,而不少女知青们则躲在被子里面……原来,由于卫生条件太差,不少女知青的身上生了虱子,她们只能把煮衣服来消毒。看着原来个个光鲜漂亮的姐妹们现在的遭遇,韩玉萍有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我的家就是大家的家”

  患难见真情并不乏见,但境遇不同时还能保持真情就难能可贵了。还在南京五女中上学时,韩玉萍就是班级中的团干部,热心的她无论到哪里都是组织者、联络人,这种开朗的性格也伴随着她的一生。在新疆,她的家成为所有南京知青们的家;回南京后,她的家又成为知青们到南京来的中转站。韩玉萍早早地就留在县城上并且安了家,那时,她的家几乎成为全农场女知青们共同的家,姑娘们来县里逛巴扎,韩玉萍家肯定是落脚点;知青们从老家带人来,不方便立刻到农场去,肯定也是住在韩玉萍家;还有孩子生病、到县城办事情,韩玉萍的家总是落脚点。回到南京后,韩玉萍的家依然如此热闹。邻居们总不明白,为什么韩玉萍家怎么天天都来人,又总是欢声笑语不断……实际上,由于韩玉萍和她的丈夫在温宿县城的影响,只要阿克苏地区的人到南京来,十有八九都会到韩玉萍家来做客。现在,韩玉萍是与当年农场知青们保持联系最多的一个。

  二十年来只见到父亲三面

  知青们之间的友情十分深厚,是因为所有知青们都有共同的遭遇——远离亲人。由于远离家乡,很多知青们都很想家。但是,大家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渴望,平时都要因“政治需要”而深深压抑在心中不能表露出来,否则就是不能过“思想关”。韩玉萍一辈子也忘不了在新疆过的第一个中秋节。那是刚到农场不久后,考虑到汉族知青们的习惯,中秋晚上农场为知青们专门准备了月饼。可是大家吃到嘴里就哇地吐了出来,原来月饼居然是用羊油做的,腥膻无比……望着静静夜空中特别亮又特别圆的月亮,不知谁哭出了第一声,然后,就像被风一样传播开来,哭泣声此起彼伏,久不平息。韩玉萍那晚也痛快地哭着。可是,家毕竟是远了。从1965年到1984年的二十年当中,韩玉萍只见过父亲三面。1984年,韩玉萍的父亲在南京病危了,父亲的单位给在新疆的韩玉萍打了很多电话,又发了电报,希望女儿韩玉萍能赶回去见父亲最后一面。但是韩玉萍的单位并没有准假,何况,当时从新疆赶到南京,最快也要七天……父亲去世时,没有能在父亲身边,韩玉萍心里面极其难过。

  我来帮你们找齐人!

  现在的韩玉萍,因为退休在家,有更多时间从事她热心的“联络业”,了解记者想把当年五女中支边学生全部集齐,韩玉萍很高兴,她说,这事情包在我身上,我和当年很多知青都有联系,不少人还常常来往呢。如果读者们认识照片上的五女中的支边知青,欢迎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025-82072304;025-84686520;电子邮件:outdoor-nj@vip.sohu.net;或者如果您有更多支边知青往事向我们讲述,也希望能和我们联系。(编辑 小羽)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