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在翁照垣故乡惠来葵潭一提“翁将军”乡人皆仰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4日11:03 大华网-汕头都市报

  在惠来葵潭,翁照垣故居正门“将军第”三字清晰可辨

  怀着对抗日名将的无限敬仰,昨天上午,记者特意邀请汕头大学文学院李韧之博士当向导,前往翁照垣将军的故乡———惠来县葵潭镇,寻访在葵潭镇人称“将军第”的翁将军故居以及位于葵潭镇缶离街的将军出生地。更深地感受到翁将军在当地的声望,只要一提“翁将军”,人们的眼里无不流露出仰慕的神情。

  “将军第”位于葵潭圩老区布街,建于1936年前后,历时3年建成。当时这一带是镇里最繁华的街市。现在,除了正门上方“将军第”三个由清末举人许宛如手笔的朱笔楷书大字清晰可辨,其他的都已破败不堪。李韧之博士介绍,原来正门两边还有一幅对联“将智超凡名闻天下屡立功勋垂范凇沪”,可后来不见了。与“将军第”相连的十来间屋子,均为翁将军的产业。“将军第”的右边是翁将军1945年办的一个地方银行———广东省银行,左边则是加工锡砂的厂房。土改后,“将军第”用做区公所,后为人民公社办公处、小学。由于室内光线不好,小学迁走,继由惠来罐头厂职工家属居住,大约1993年退还翁家,由将军长女翁瑞卿办理。如今有三户人家住在“将军第”,是三兄弟,均姓翁,称翁将军为“叔公”。

  “将军第”里面,原先的门房和绕着天井的几个房间被如今的住户分而据之,养猪养狗,而翁将军原来住的二楼由于年久失修,现在已没人住了。沿着石梯拾级而上,站在翁将军的房间外头,再也找不到一代名将叱咤风云的痕迹,唯有厚重而又雕琢精美的杉木窗户和栅栏仿佛在告诉参观者,这里曾住过一户富贵人家。

  翁将军舅父的次子陈泽霖(原名陈树青)现在也住在葵潭,今年75岁,与将军相差近40岁。翁将军1949年离开汕头前夕,陈泽霖曾在翁公馆住过20多天。在他的印象中,翁将军是一位性格随和,生活习惯良好的人,热心公益却不喜欢显示个人功绩。据他介绍,翁将军在葵潭还捐建了葵峰小学和葵峰中学。

  在陈泽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缶离街11号将军出生地。遗憾的是,这里已变成了一间破旧的杂货店,据店主称,门墙还是他们后来修建的。

  传奇将军退隐生活仍是传奇

  为了解翁照垣将军更多的传奇故事,近日,经热心人帮助,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翁将军在汕头的唯一外孙吴健威先生。翁将军1949年移居香港,当时吴健威虽然只有10岁,然而,与外公一起相处的日子早已深深地烙在他童年的记忆中,谈起往事,依然如昨日般历历在目。

  外公不怒自威子孙敬畏

  翁将军早年留学法国,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不像传统的中国人一样,喜欢几代同堂一起生活,但每逢周六和周日,却是“法定”的相聚日子,孩子们在这两天必须到他位于明惠巷6号的“翁公馆”看望他。

  “翁公馆”是一座两层的洋楼,前后各有一个花园。每当孩子们来看望他,翁将军总喜欢叫他们依次坐好,然后逐一询问孩子们当天有什么想法和打算。虽然翁将军是一位性格平和的人,但他深蕴于身不怒自威的气质却让孩子们敬畏不已。每当将军问话时,孩子们总是规规矩矩地回答,有时候实在想不出要说的话就得表演节目,说笑话、唱歌、跳舞都行,但如果不表演就会被罚站,一直到想出节目为止。

  共进午餐的时间只要翁将军在,谁也不敢吭声。他只要一走,餐厅立马就炸开了锅,孩子们嘻嘻哈哈闹翻了天。然而,就是这么一位让孩子们“又惊又怕”的将军,却也时常流露出一种优雅和浪漫。翁将军很喜欢跳舞,有时候兴致来时,找不到舞伴,他便将长凳子竖起来当“舞伴”,外公优美的舞姿和拽着凳子跳舞的有趣一幕让吴健威至今不能忘怀。

  偶穿军装回忆戎马生涯

  尽管翁将军当时已经解甲归田,但在生活中,“军人”依然是他难忘的角色。

  他常常给孩子们讲起当年坚守吴淞痛击日寇和戎马生涯的故事,由于年龄尚幼,许多细节吴健威说不上来,但在他的印象中,外公偶尔也会穿上一身军装,脚着一双长统靴,佩戴着长长的指挥刀,威风凛凛地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有时,外公也会向他们展示一些军功章,还有蒋介石赠送的短剑,遗憾的是,这些珍贵的物品现在没有一件留在汕头。

  曾赴台湾与蒋介石会面

  翁将军是蒋介石十分喜爱又极力排斥的人,由于多次忤逆蒋介石的“旨意”,便得不到蒋介石的重用。然而,在1957年留居香港的日子里,蒋介石却致电给翁将军,希望翁将军能够到台湾与他会面。据吴健威称,当时翁将军到台湾与蒋介石会面气氛友好,翁将军称蒋为“老师”,蒋称翁为“小翁”,两人还亲切拥抱。当时拍下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翁将军与蒋介石分坐两张藤椅,吴健威的二舅翁容贵和蒋经国分别站在各自父亲的身后。

  勇敢的中国人

  1930年,翁照垣在法国摩拉纳航空学校学习训练期间,曾驾机升空,飞机在高空突然出现故障,急剧下坠,但翁照垣冷静应对,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控制飞机。虽然飞机最终坠落地面,但翁照垣只负轻伤,被法国人视为奇迹。当时的法国媒体称他是“一个勇敢的中国人”。后来,中国著名记者邹韬奋写了一篇报道《勇敢的中国人》在当时的《生活》周刊上刊登,文章说:

  中国留法航空研究会主席翁照垣君于7月24日飞行至五百米突时,因发动机出了毛病、机身下坠,撞断高度电流电线三根,全机跌碎,当时即由法国陆军救护车将翁君送入凡尔赛医院,幸伤势甚轻,得免于死。此事发生后,法报竞载其事,争誉翁君为勇敢的中国人。按五百米突合我国长度在一千五百尺以上,由如许高度下坠,复撞断高度电流电线,其可危状况不言而喻,终得死里逃生,非翁君临危时精神之镇定,平时技术之灵巧,于不慌不乱中应付得当,殆无生望。故法报争誉翁君为勇敢的中国人,非誉他的失败,乃誉他的不畏失败,有能力应付失败。失败非即勇敢,因为天地间极怯懦的人,极无用的人,也常和失败为伴侣,只有不畏失败,有能力应付失败,虽失败而犹能留下坚毅不屈的精神为后人赞叹惊愕,才含有勇敢的意味。

  我们总还记得美国有位善于戴着没有玻璃的大圆框眼镜做滑稽电影的罗克,曾捏造事实硬派中国人是最怕死的,只有他和他同种的人是“不怕死”的,尤其伤心的是居然有由中国人主持的影戏院替他宣传,据罗克后来道歉的信里说,他演此丑态百出的电影时,还请过几个中国人做顾问———这几个号称中国人的心肝应该剖出来给我们看看!如今有翁君的勇敢行为,使别国人于中国人之上出于自动的加上“勇敢”的形容词,愈益反映他能以个人的努力使中国人稍稍伸眉吐气,因为可以表示中国人并非尽是只要钱不要脸的影戏院总经理,或只有人形等于没有心肝的“顾问”。

  “辉腾教室”石碑出土记

  翁照垣将军热心公益,曾为韩师捐建教室

  1923年,翁照垣将军在汕头主持军政。当时的汕头埠,一提“翁将军”可谓无人不晓无人不敬。他对公益事业的热心参与也造就了他在公众中的较高威信。从广东韩山师院挖掘出的一块“辉腾教室”石碑便印证了这位爱国将领的“铁血柔肠”。

  从1998年起,汕头大学文学院李韧之博士开始潜心研究翁照垣将军生平,2000年春,他从比利时回国,经汕大前党委书记黄赞发介绍和市图书馆郑可因副馆长帮助,在市图书馆查阅民国旧报,从《大岭东日报》民国十二年十月十三日第二版得知翁照垣在民国十二年(即1923年)曾捐赠一千银圆在广东韩山师院(当时校名为韩山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修建辉腾教室一座(注:翁辉腾是翁照垣将军的曾用名)。

  李韧之博士返回比利时后,马上给韩师院长薛军力博士写信,很想知道这座教室的现况。薛院长在校内从未见到“辉腾教室”,于是询问了许多国内外的老校友,但也都没有结果。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巧合———时隔半年之后,韩山师院搞基建,清理地基时发掘出一块长方形石碑,上刻“辉腾教室”!石匾的中间有一“翁”字,表明是以翁辉腾将军命名的教室;石匾右侧的竖写小字为“民国十三年建”;左侧竖写小字为“校长方乃斌题”,而方乃斌正是当时韩师的校长。

  后来,薛院长写信告知李韧之博士,谈到:“1922年8月2日,潮汕地区遭历史罕见飓风袭击,韩师校舍倒塌,学生星散,学校几近停办。9月,新任校长方乃斌接事,全校教职员本着重建学校之决心与合作精神,一面修葺倒塌校舍,勉力复课,一面奔走募捐,苦心经营。蒙翁将军等社会各界贤达及海外侨胞资助,先后建起一批校舍。翁辉腾先生捐建的教室于1924年落成,冠名为‘辉腾教室’,校长方乃斌题刻石匾镶嵌于教室门额之上以为永久纪念。”据回忆,该教室是当时校内仅有的两间大教室之一。到20世纪90年代因该建筑为砖木结构,年代久远,难于维修和继续使用,故在1990年拆除并在原地扩建为办公楼。石匾额今保存于学校的碑廊,供后人及来往客人瞻仰。

  本报记者罗林晓刘婉萍郑雯佳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