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从“速度深圳”迈向“和谐深圳”“效益深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10:49 新华网

  新华网深圳8月25日电 通讯:从“速度深圳”迈向“和谐深圳”“效益深圳”——深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探索

  记者李南玲、姚润丰

  岁月如流,深圳经济特区25岁了。从一个渔火薄田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现
代化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罕见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速度,“深圳速度”向全世界昭示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性,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卓越性,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5岁也是思变的年龄,“年轻”的深圳在全国各地你追我赶、万马奔腾、加快发展的背景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用以退求进的果敢,再次作出了历史性的抉择:从“速度深圳”转向“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转变发展模式,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25年创新25年飞跃

  8月的鹏城,草长莺飞、生机勃勃。记者在这片热土上的采访中,时时刻刻感受到一种奋发向上的勃勃生机。

  任何社会变革都需要一个突破口,中国改革开放同样需要“排头兵”。肩负着使命的深圳从1980年8月26日领到一纸“出生证”后,以“摸着石头过河”和“敢闯敢试”的精神,冲出了旧计划经济体制的重重藩篱,坚持“半步策略”,不断改革创新,率先改革劳动用工制度、率先发行股票、率先取消“票证”放开价格、率先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率先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市场经济观念、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率先”为深圳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也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

  25年,才9125天,但伴随着“试验场”“排头兵”“窗口”作用的发挥,深圳从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成为“挂在共和国胸前的一枚勋章”。

  在中国经济起飞的过程中,“深圳速度”创造了一组让世界瞩目的数字:从1980年至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增长28%,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3.7%。深圳GDP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用了整整18年,但达到2000亿元只用了5年,而突破3000亿元仅用了2年。25年来,深圳累计创造了2万亿元GDP,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累计上交国家3663亿元的税收……

  25年创新,25年飞跃。历史给了深圳一次机会,深圳还给了世界一个奇迹。它的成功实践证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道路不仅能走得通,而且能走得好。

  推迟现代化时间表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三天一层楼”曾是“深圳速度”的写照。然而,持续25年的高速发展,不仅社会利益多元化造成的社会矛盾在加剧,生产资料的匮乏也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让深圳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圳开始对自身的发展模式进行反思。

  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深圳目前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在未来10年内本市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不是问题。“但是,我们要看到以往高速增长所付出的代价,如果按照目前的消耗水平简单推算,有些代价我们是付不起的!”李鸿忠坦言,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后,深圳正面临四个“难以为继”:

  --土地、空间难以为继。目前剩余可开发用地仅267平方公里,按目前每年12至13平方公里的土地利用速度,不到20年,深圳将无地可用。

  --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深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已下降到20年前的1/18,即使抽干东江水也无法满足速度模式下的增长需要;作为一个能源极度贫乏、外向依存度非常高的城市,深圳经济发展所需的一次能源的全部和主要二次能源从内陆或港口进入。

  --人口重负难以为继。按照速度模式,实现万亿元GDP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而目前已经超过1000万人口的深圳已经不堪重负了。

  --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目前深圳的环境容量已经严重透支,如不改变发展模式,很快就会出现环境危机。

  正视问题而不绕道走,掌握深圳发展全局的决策层已经认识到,四个“难以为继”已经成为深圳发展的“拦路虎”,“速度型”的发展路子走到了尽头。

  省自身而察全局。于是,深圳作出了再次让全国惊奇的主动请“退”之举: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从2005年推迟至2010年,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原有的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充实。

  只有转变战略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在伴随着修正现代化时间表的同时,深圳的决策者明确提出,今后将不再以GDP论英雄,不简单地拼规模、拼速度、拼GDP增长,而要更多重视经济发展中资源消耗、社会公平及人的发展等问题,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年5月召开的深圳市第四次党代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审视深圳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确立了国际化城市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发展思路。以此为目标,25岁的深圳进入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新的发展时期。

  明确特区新内涵 从“速度”迈向“和谐”“效益”

  天下之先没有穷尽,“特”字文章应是与时俱进。李鸿忠在用“特区是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开放和特别能创新的地区”诠释了新时期特区新内涵的同时,为记者们勾画了一幅深圳新的发展蓝图:从“速度深圳”转向“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转变发展模式,并将这种发展模式确定为今后一个相当长历史时期深圳发展的思路和模式。

  深圳市政府秘书长唐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到这样一个对比数字:我国的GDP是日本的1/4,但能耗却是日本的5倍。也就是说,相同的能耗,日本产出了5万亿元GDP,而我国只产出1.4万亿元的GDP。深圳的决策者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央当年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和初衷,不仅是要把特区作为金山银山,而是更期望深圳发挥开路先锋和示范区的作用。时至今日,深圳更应该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然而,这种在“好”与“快”之间的博弈,在“进”与“退”之间的抉择是需要胆识和魄力的:

  2004年,深圳特区内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一寸都没批。李鸿忠说,损失这部分国土基金对于深圳GDP增长是一个损失,但是为了给子孙留下发展的空间,我们一定要守得住。

  2004年,深圳直接用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投资达120亿元,占政府投资计划65%左右,为历年来最高。

  2004年,深圳出台的建设规划中,在总面积1953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划定1000平方公里为基本生态控制线,禁止一切项目尤其是房地产项目进入,体现出了深圳捍卫绿色的决心和勇气。

  今年4月底,深圳在全国首次公布“深圳市文明指数”,其中引人注目的“幸福指数”包括了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人均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每万人配备急救车辆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数、万人医生数、万人医院床位数、平均预期寿命等11个指标。

  深圳市政府最近推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调控指标体系。该体系以效益深圳为核心,分为“宏观效益”“生态环境”“创新动力”三大方面。在这些指标中,人均GDP、万元GDP水耗、万元GDP建设用地、万元GDP能耗等12项指标被列为核心指标。

  ……

  从追求“速度”到追求“和谐”和“效益”,深圳还提出了“四个下降,三个提高”的指标体系:即单位产出占用土地显著下降,资源消耗的增长相对于经济增长显著下降,初级劳务工在劳动人口中的比例下降,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显著下降。经济增长中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经济增长中教育和人力资本的贡献率显著提高,经济增长中绿色GDP和循环经济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要舍得时间,舍得投入,舍得声誉。”李鸿忠的话掷地有声。

  事实上,深圳也初步尝到了“效益深圳”的甜头:2004年,全市每平方公里土地上产生了1.75亿元的GDP和6000万元的税收。每万元新增贷款所带来的GDP增量同比提高4.0%。每万元GDP的电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水耗为26吨/万元,远远低于全国的200吨/万元左右的平均水平,这两项指标均为全国最低。今年上半年,深圳万元GDP耗水量同比又大幅下降近13%,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耗电量同比下降2%。与此同时,全市单位面积的工业产出量却同比增长了6.5%,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产出工业产值同比增长了9.1%。

  25年峥嵘岁月稠,25岁的深圳风华正茂。如锦的蓝图已打好底色,灿烂的前程就在眼前。深圳,这座孕育了亿万中国人艰难与奋进、光荣与梦想的城市,如今正在向“和谐”“效益”大道迈进,人们有理由深信,深圳一定能够创造可持续发展新辉煌,成为一个时代的新高度。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