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助学贷款”遭遇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8日10:30 沈阳晚报

  本报推出“爱心手拉手,亲情帮你走”系列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强烈反响,人们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学业问题。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特困大学生们,是坐等企业、个人的爱心资助,还是依靠国家政策允许的助学贷款,走自食其力的求学之路,已成为摆在特困大学生面前的首要问题。为此,8月27日,记者走访了有关银行、高校,对“大学生助学贷款”予以剖析。

  助学贷款倾情学子

  中国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营业部有关人员介绍说,2000年,他们开始办理“大学生助学贷款”业务。在两年多时间内,共有1500余名特困大学生得到了贷款资助,保证学业如期完成。

  在办理“大学生助学贷款”过程中,特困大学生所在高校,并不给予特困学生贷款担保,只是提供其相应的学生资料。贷款时,特困大学生须出具学生证、身份证、学校证明、家乡政府特困证明、父母同意贷款证明等,然后签订“大学生助学贷款合同”。“助学贷款”曾帮助许多特困大学生完成了大学学业,最终走上了工作岗位。信誉贷款不讲信誉“大学生助学贷款”只能是“信誉贷款”。然而,不少特困大学生不讲信誉,大学毕业就业后,或回原籍就业,或远走他乡谋职,把当初救急扶困的“大学生助学贷款”抛在脑后。有的大学生开始还能还上几个月的贷款;有的不能按时还款;更有甚者干脆溜之乎也,分文不还。据介绍,工商银行办理的1500余名特困大学生“大学生助学贷款”中,竟然有60%以上的大学生不还贷款。

  工商银行曾找各个高校协商,请求他们寻找贷款大学生。然而,各个高校也是爱莫能助、束手无策。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约束、管理;毕业后各奔他乡、四处求职,学校上哪找人去?所以,工商银行只好认赔,并于2003年停止了“大学生助学贷款”业务。助学贷款自食其力

  据了解,沈阳建筑大学本科、专科学生共有1.6万余人,其中特困学生占10%左右;目前,已经得到“大学生助学贷款”的特困大学生近600人。东北大学本科生1.8万人左右,其中特困学生占8%至9%,约1600人。辽宁大学本科学生1.7万余人,特困学生占10%左右,办理了“大学生助学贷款”的特困学生达1500人左右。依照该比例按10所高校类推,沈阳的10所高校中,特困大学生在1.5万人左右。这些特困大学生,均应该依靠“大学生助学贷款”的国家金融优惠政策,首先取得就读费用,然后就业后再逐步偿还贷款,走自食其力之路。

  助学贷款尚待完善

  8月24日,记者在沈阳建筑大学了解到,该校将近600名特困大学生,今年在建设银行获得了“大学生助学贷款”,使学业得到保障。特困大学生贷款前,必须由其家乡地方政府出具特困证明,经学校审查、认定后,再交由银行办理“大学生助学贷款”。为防止贷款学生不讲信誉、溜之乎也不还贷款,该校与银行达成一项协议,对贷款的特困大学生,该校采取了缓发毕业证书的举措。贷款学生毕业后就业时,学校出具毕业证明。待贷款学生还清贷款金额后,再发给毕业证书,以免不还贷款现象再度发生。

  依靠“大学生助学贷款”完成大学学业,而不仅仅依赖社会各界献爱心捐助,是特困大学生解决学习期间费用的最佳途径。银行、各个高校应该采取更加完善、缜密的举措,建立银行、学校、贷款学生之间的制约机制,在确保特困大学生得到“大学生助学贷款”的同时,更加有效地约束贷款学生行为能力,促使他们做到时刻饮水思源、按期信誉还款。本报高级记者邱宏记者电话:13304020108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