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做一只飞回来的小燕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00:00 温州都市报

  15岁的湖南少女曾依,把生命的意义寄予一场飘渺的明星梦想,倒在北京的街头上;另一位15岁的湖南少女陈沅,以及更小年纪的妹妹陈苗,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某位明星,也立下“不当明星誓不回家”的赌咒,离家出走。(8月25日《潇湘晨报》)

  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托尔斯泰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但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在我们亲身经历或者见闻的少男少女追星事件中,“不幸”的原因
却是惊人的一致———从“超级女声”到各类“网络人物”,从中年粉丝到少年玉米,有那么多孩子喜欢上了这种“喜欢他(她),无须太多理由”的感觉。这其中寄托了对成功的渴望和对成功者的崇敬,以及从这种崇敬中呼吸到的令人陶醉的心动。

  某种程度上,曾经少年的我们也喜欢过偶像,希望如偶像一般出人头地,这也是人类社会进取拼搏、生生不息的溯源所在。崇拜偶像的心灵犹如一只放飞的小燕子,飞翔于云端,遨游于广阔的感性宇宙中,这是美好的情感释放,于花季绽放别样的风采。但小燕子早晚要归家,而我们面临的最大悲哀就是———小燕子回不来了。

  时下的造星机制,发端于成人社会的工业化经营流水线。检视任何一场成功的造星运动,无不经历了策划———包装———炒作———加工———推广等一系列打磨环节,每一个环节的背后,站着一群训练有素的商业操作者,所有商业操作者的背后,则是一个强大的梦工厂机制。

  明星在眩目的大舞台,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台下,更多的孩子目不转睛,欢笑雀跃。而这万众狂欢的场面,也正是商业操作者的预期———这可都是一个个潜在的采金之源呀!

  深谋远虑的成人世界里,孩子是无力反抗的。追星文化一旦过度,某种程度上就成为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一种精神压迫,从水银泻地般的舆论攻势、精心妆饰的明星容颜与仪态、到“想唱就唱、跟他们一样”的心理暗示,成人世界预先张扬的明星秀具有不容分说的强制力———你“爱”某个偶像么?你要买他的唱片、要穿印有他肖像的T恤、要一场不落地参加他的各种歌友会,别忘了生日之际送上礼物和鲜花。

  就这样,闯入成人“明星秀”世界的小燕子犹如断线的风筝,失去了理性的束缚,飘荡向未卜的“天堂”。萌动于一个瞬间的感动,从此喜欢上某位“星星”,此刻的少年们心灵纯真而简单,如果自由地成长,绷紧的心灵终会放松,只留下淡淡的心香一柱,不灭,也不会无休止地熊熊燃烧。曾依的悲剧就在于,她梦想成为一只飞翔云端的小燕子,但在成人世界商业化明星运作的电闪雷鸣中,柔弱的翅膀承受不了如许重负,她回不来了。

  而要拯救陈沅、陈苗以及更多的孩子,需要成人世界的自省与节制,更需要成人世界遵从某种规则底线———为了孩子,松开扼住他们思想与情感的手,让小燕子回来吧。毕舸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