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田间筑“公馆”引鹰灭田鼠(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08:41 华商网-华商晨报
田间筑“公馆”引鹰灭田鼠(图)
受伤调养的猫头鹰

  本报记者 虞禄洋 摄

  晨报大连讯(记者 虞禄洋)绿油油的稻田无边无垠,6个洋葱形“阁楼”散布其间。

  那是赵明忱老人的“鹰公馆”。

  “近年来,这片稻产区没有因为田鼠捣乱而减产。”大连庄河市鞍子山乡五块石村农民现在都知道“筑巢引鹰,生态灭鼠”这新鲜词儿了。

  田地里矗立着“鹰公馆”

  8月29日,记者赶到位于大连西北海岸的五块石村,见到了71岁的赵明忱老人,他领着记者参观了“鹰公馆”。

  “鹰公馆”建在一个个平顶水泵房上,形如洋葱,五颜六色,顶端还有避雷针。“洋葱”上遍布小孔,供猛禽出入。

  入夜后,不断有鹰回巢,猫头鹰开始发出凄厉的叫声。赵明忱告诉记者:“秋收时,田鼠肥硕,成群的鹰在田间俯冲,那才壮观呢!”

  老人为灭鼠筑巢引鹰

  赵明忱回忆,“筑巢引鹰”的想法产生于1997年。当时他的女儿赵君承包了3600亩盐碱地种水稻。秋收时,鼠害横行。当年因鼠害,总计少收水稻18000多公斤。

  当过20年教师的赵明忱想,能不能用老鼠的天敌来对付老鼠:“盐碱地,蛇不好生存;黄鼠狼在当地基本绝迹了,而且它危害家禽。最后,我看中了当地数量可观的鹰。”

  1998年,赵明忱拿出1万多元的退休金,在2个泵房上建起了有多个门洞的小阁楼,还特意在外墙壁上写下绿色大字:“鹰公馆”。“鹰那么听人话啊……”当初,鹰不肯来,赵明忱上火了,村民们也以为赵明忱老糊涂了。

  1998年秋,赵明忱看到一群孩子在粮食仓库上捅下来一只鹰雏,就花5元钱将受伤的小鹰买回来救治,给小鹰安排了一座“鹰公馆”。

  “小鹰翅膀硬了,飞了。”救鹰的欣喜和鹰的离去让赵明忱百感交集。

  生态灭鼠成了佳话

  “第二年,那只小鹰回来了,住进了‘鹰公馆’!”赵明忱请来大连森林动物园的专家,专家对小鹰回巢连连称奇。经鉴定,那是一只金雕。

  之后,不断有鹰飞进“鹰公馆”。2003年,鹰的数量猛增,最多时达到300多只。赵明忱又修建了两个“鹰公馆”,每年都新生近百只小鹰。

  鹰多了,4个“鹰公馆”不够用了,2005年,赵明忱又新建两个“鹰公馆”,不过这回是赵明忱的女儿赵君出的钱。因为,开始时并不支持父亲的她,在事实面前感受到了生态灭鼠的好处。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