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归校,先“净化心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14:37 今晚报

  本报讯(记者刘滨)2002年11月本报刊登的《震撼心灵的五十步》曾报道了天津医科大学一间周长50步的“小屋”里陈列着数十封“特殊遗书”,如今,这里早已成为面向社会,特别是医务工作者的伦理教育基地,不到3年,到此参观者已突破10万人次。

  据了解,近一个月以来,医大系统数千名医务工作者及年轻党员都到这里参观过。这间小屋里陈列着数十位无偿捐献遗体志愿者的遗书,其中有作家、知识分子、医生和普通工
人、农民等等。他们捐献的遗体供医学科研、教学使用。这里还陈列着我国已故著名临床内分泌学家、医大创始人朱宪彝老先生的遗书,短短五十步,便可在小屋绕场一周,但确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生命之旅。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院长高平感慨地说:“在这里,每走一步都很沉重,觉得心灵和那些与世长辞的志愿者拉近了距离。他们面对死亡的从容和捐献遗体的无私奉献精神足以震撼任何人的心灵。”

  一位老教授的遗书写道:“死是‘归宿’,为补生前贡献不足,捐献遗体则死而无憾。”一位书法家的遗嘱:“盼望死后仍能助人为乐。愿将自己能用的脏腑挽救患者,来个‘生死之交’。本人一生不吸烟、不饮烈性酒、不赌不熬夜,所以观察一下我的脏腑,如不受损,可借以教育吸烟酗酒的青年。”仔细默读这些遗书后,医大口腔医院的吴芃禁不住潸然泪下,她说:“医学伦理学想来总有些神秘。当我怀着略带好奇和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看着那一份份遗嘱,看着朱宪彝老校长捐献的器官,内心的感动和震撼无法言表,这足以教育我们每一位医学工作者。他们高尚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来学习。”医护人员中大多是年轻党员,他们称,在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之际,来这里上了一堂课。捐献者生前助人为乐,死后还要捐出遗体为祖国医学事业发展继续做贡献。看着这些朴实无华的遗嘱,知道他们最渴望的绝非物质回报,而是让生命在人们心中延续。

  现场还来了不少医大在读的大学生、研究生,他们放假归校头一件事就是再来这里“净化心灵”。遗书陈列室已成为该校道德和伦理教育基地,厚厚的留言簿上写满了参观者发自内心的感言:“圣洁的灵魂、生命的丰碑、不朽的英雄”。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