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名校校长“游击战术”躲条子 择校择来“烫手山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09:38 河北日报

  本报讯(记者叶娟娟)一个班塞了70多个人、一个年级从四五个班扩到十几个班甚至二十来个班,一个学校一气建两三个分校,教室紧张、师资紧张、设施紧张……在近年盛行的“择校风”的推波助澜下,每年临近新学期开学,一些中小学名校往往难以招架。“随着生源的迅速增多,带给我们的是不堪重负的压力。”近日,记者采访了我省几所在当地颇有影响的中小学校长后发现,择校扩容的结果是对教育质量的严重影响,面对难以抵挡的择校热潮,如何保证名校名副其实成了校长们最头疼的问题。

  ■校长“蒸发”躲条子

  今年我省中小学生源两极分化现象依然严重。据了解,有的小学原计划招两个班80来个学生,目前一个班的生源也保证不了,有的小学一个年级打算招16个班800多人,前来报名的就超过了1500人。

  择校热潮的背后虽是可观的经济利益,但在诸多顾虑之下,生源过多也成了一些校长手中的“烫山芋”。保定师范附属小学作为公办民助小学允许招收择校生,校长高惠娟告诉记者,招生期间压力很大,不熟的电话根本不敢接。有的校长无奈只好运用“游击战术”来躲避追上门来的条子和关系。

  “今年省里管得挺紧。”采访时,面对记者关于今年生源情况和择校生话题时,一些校长多含糊其辞。

  今年省教育厅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各地要坚持免试入学、划片招生、就近入学、不准招收择校生,并对违反规定者做出相应的处罚,各地也就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虽然一直以来,对于择校生问题,在获利的主观驱动下,许多学校一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是重压之下不得不有所收敛。

  ■班容量大了,“招牌”砸了

  去年保定师范附属小学曾接手过好几位从名校转来的学生,一问家长,原来是由于该校一个班竟然塞了70多个人,教学质量有所下降,家长很不满意。

  “虽然一直提倡让孩子们多参与、多表现、多阅读、多思考,可一堂课40分钟,七八十个孩子哪有表现的机会?”一位名校小学老师告诉记者,“小班教学”要求教育面向全体,“超载班”却很难让“小班教学”里诸如师生问答、小组互动、协作、互助等教育理念灌输到课堂上去。“超载”班教学注定只能是“少数人的游戏”,尤其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不是过多占用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就是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家长的嘴比广告还厉害。”一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是否名校主要体现在社会认可度上,家长社会认可的主要标准在于较高的教育质量。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没有教学质量就没有生存余地。

  因此,为了不砸自家的“招牌”,再加上教育部门近年来严控各校班容量,一些名校转而通过扩班、建分校的方式来扩大招生量,短短几年间,从四五个班扩到十几个班甚至二十来个班,分校一气建了两三个。

  生源多了,名校有了更大的经济收益,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硬件设施也有所加强。但是扩班、建分校背后的负面效应也同样让人不容忽视:新招的年轻老师对教材理解、班级管理还存有问题;少数名校的分校除了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外,由于管理和师资等问题,教学质量与普通学校并没有什么差别;学生多了,管不过来,安全也成了问题……

  ■背不起的“择校包袱”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扩充生源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多招一些学生就完了,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教学管理、教学质量都得跟上,这些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

  “招学生越多,我们的负担越重。”一所由原来一年级6个班扩到15个班的小学校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教室不够得建得租;招聘新毕业的老师没有编制,要给工资、安排住房;为了辅助教学,每个老师人手一个笔记本,新来的也得给买;家长看中名校的是其优质教育资源,一间网络教室至少得三万元……

  对于是选择一所班容量大但社会认可程度高的名校,还是选择一所教育质量不错但社会认可程度较低的普通学校,保定永华南路小学校长张维宁作出了“选老师不选学校”的回答,“再好的学校不见得没有‘南郭先生’,普通学校里不见得没有优秀、负责任的老师。”

  有专家指出,择校会造成经济条件并不太好的一些家庭更加困难。家庭财力的投入,对孩子也是一种无形压力,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也往往很难适应高要求的教育方法。张维宁认为,“现在许多家长择校往往源于一种冲动的‘从众’心理,你去我也去,应该权衡利弊,看看自己的孩子到底适合不适合。”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