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街头广告称轻松搞定30万贷款 代办信用卡骗人不眨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09:55 大众网-鲁中晨报

  最近,张店的王先生因业务急需资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淄博一些街头的小广告里看到这样的内容:本公司信誉贷款,免抵押、免担保、免保证金等等。于是,王先生就与这家公司取得了联系,花了1000元办完手续后,他发现1000元钱竟然只是买了一张银行免费办理的信用卡,后悔不已。

  根据王先生提供的电话,记者以需要贷款为名与该公司联系上,一自称姓徐的男子
向记者介绍说,他们可以代办7到9家银行的信用卡,这些卡最多可以透支3到5万元。他说,“只要我们签了协议,你交1000元的咨询费,我们就可以给你办卡。”

  “那我怎么能得到30万元的贷款呢?”记者问道。

  “我们可以为一个人办理7到10张

信用卡,有些卡能透支到5万元,有些卡能透支到3万元,如果不够你所需要的数目,你也可以再用别人的名义来办。”徐姓男子解释,“我们办的都是外地银行信用卡,是银联的,哪里也可以用。”

  记者表示不明白如何用信用卡进行贷款,他说:“你先办卡,具体细节以后我们会告诉你。”徐姓男子告诉记者,目前业务搞得很好,不少人到这里办卡。记者在张店柳泉路一现场看到生意兴隆,经常有人咨询或者交易。

  千元如意算盘如何打

  为了了解内幕,记者展开了深入调查。在这些服务站发放的融资须知里面,收入证明一栏后面注着:根据银行要求,加盖单位公章或财务章。开始记者并没有在意这一条,随后服务站的一个工作人员揭开了其中的秘密:如果你想多透支,可以把收入证明虚报,本来收入1000元,可以填上3000元或者5000元。填的越高,信用卡透支的额度也就越大。

  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各种资料都是当事人自己填好的,这些中介只是邮寄资料到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能否申请得下来他们不管也无能为力。

  记者看到一份已经签订的信用卡办理协议,这是该服务站与贷款人共同签的。这张协议上写着,每申请办理一张卡收取咨询服务费1000元,如果因为服务站的原因申请不成功退给申请人500元钱;如果因为申请人的原因申请不成功,分文不退。

  社会危害巨大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张店健康街附近的另外一家咨询服务站。其工作人员称,他们可以办理多家银行的信用卡,分别是****银行、**银行等。之所以办理这些信用卡是为了通过信用卡透支达到获取现金的目的。客户需要提供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复印件、户口本原件复印件、房产相关证明、收入证明、本人最近3个月的水、电、煤气、固定电话手机费等消费额任意一项,之后,他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各种途径,给客户办到可透支额度最大化的信用卡。

  对此,记者向中国人民银行淄博市分行求证信用卡是否可以透支巨额现金?一工作人员感到非常惊讶,表示从没听说过。她告诉记者,信用卡的主要作用是透支消费,就是持卡人在消费时可透支使用在信用额度内的金额,信用卡尤其是贷记卡对透支现钞有严格的规定,即使你的信用额度是3万元,通常也不能透支现金3万元,大约是信用额度的20%-30%,一天取款不能超过2000元。另外,信用卡的办理需要银行和持卡人之间签协议,不能由第三方代理。

  银行的工作人员提醒说,如果这些中介机构利用持卡人个人资料申请或者复制信用卡,那么信用卡持有人有可能将会为此蒙受巨大损失。这些纯属个人机密的资料,一旦落入不法之徒手中,那么市民的个人信息就处于完全暴露的状态中,非常危险。

  另据记者了解,信用卡磁条上的信息可能几秒钟就复制下来,而机器只认磁条,因此建议持卡人保存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尽量不要通过中介机构代办信用卡。

  这些咨询服务站承诺套现,一般会向持卡人收取高额佣金,甚至有一些人专门从事此行当,利用空头公司做虚假交易,将信用卡上的金额划走,并且当场套现。银监部门一负责人透露,此举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潜伏一定的隐患。

  办信用卡根本不需交费

  随后,记者咨询了他们提到的****银行淄博分行负责此项业务的罗女士。她明确告诉记者,办理该行的信用卡根本无需缴纳1000元的手续费用,只要证件齐全,并经批准后即可办理。同时,她明确告诉记者,这种收取高额咨询费用的机构,跟****银行毫无关系。

  目前,银行推销信用卡一般采用的方式是持卡人到银行柜台申请,或持卡人把资料交给信用卡部审核,另外一种方式是由银行人员到单位去推销。银行对信用卡的发放是非常慎重的,每个人的信用额度是不一样的,要经过银行严格核算,这些机构轻易就承诺30万元的额度,在合法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如此看来,这类信息服务部宣传的所谓利用信用卡来贷款,纯属欺骗。

  (记者 李波 策划 徐博)

  编后:

  网络诈骗,“善意”

中奖,手机诈骗……

  社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事物”诈骗,手段不断翻新,性质不断升级,上当者也不断出现。

  新的骗人手段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在小心,小心,再小心的同时,还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怀疑一下,结果或许就会不一样。(A5)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