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聚焦自杀危机干预(一)(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09:50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逍遥津

  与自杀边缘人的一次对话

  巧合的是,8月初,正当记者做关于危机干预的这期稿件时,意外地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

  “我是个失败者,爱情和事业老是不顺,一直以来痛苦和孤独总是跟着我。几天前我忽然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好像一下子老了十岁,我真不知道该怎样改变现状。三十三(岁)了,我不知该不该提前离开这世上了……该不该提前离开这世上了……”

  短信的结尾没有署名,也看不出性别。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一个年轻人有了如此冲动的想法?怎样才能打消他的念头?为了了解这个自杀边缘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我很快发过去一条短信:“你愿意把你的故事说给我听吗?”

  过了好久,他才发过来两行字:“谢谢你的关心,我的心情时好时坏,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现状,很多时候一言难尽……”

  “说出来后再做决定也不迟,也许还有比这更好的办法。”

  “我愿意向你倾诉我的一切,今天下午3:30,长江路麦当劳见。”又过了很久,他终于发过来这样一行字。

  在麦当劳的二楼,陈辉静静地坐在一个角落里,T恤衫,牛仔裤,染着时尚的黄头发,说实话,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他是个想自杀的人。此后的几个小时里,陈辉向我说出了他所有的故事。30多岁的他因为个人问题与家人产生了矛盾,深爱的女友一次次地弃他而去,令他伤心欲绝,最近他倾其所有开的一家艺术摄影店又面临员工跳槽的危机……这一切,让他感到这个世界没什么可留恋的,在一次出外景回来的途中,他突然产生了自杀的想法。

  由于没有专业知识,我所能做的就是安静地听完他说的一切,他一直口若悬河,我想让他得到真正的宣泄和释放。等他安静下来,我告诉他:要知道你的现状并不是最糟的,你只是看到了你不顺的一面,其实你拥有自己的影楼,有完整的家庭,还有关心你的朋友,想一想,还有没有比自杀更好的方法。如果你还是想不通,建议你去看一下心理医生。最后,他终于承认:“我可能有抑郁症。谢谢你的关心,没想到还有人这么关心我,我会好好考虑的。”

  “这是危机干预的高危人群,家人、朋友、专业医生的适时干预和劝导能有效地制止他的一些行为。”听记者转述此事的夏海森主任这样认为。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为化名)

  为了生命之花不再凋零

  那些一心决定结束自己生命的人大都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危机干预真的能把他们一个个从死亡边缘拉回来吗?

  夏主任给记者分析了这样一个病例:

  几个月前的一天晚上,合肥第四人民医院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电话骤然响起,一个年轻女子的哭诉声顿时传来:“我……我不想活了,打完这个电话后我……我就要离开了……”

  打电话来的女孩是一名教师,今年28岁,她说自己现在活得非常糟糕,觉得什么都没意思,对未来充满了绝望感。夏主任说他没有打断她的说话,而是让她一古脑地将自己的故事说了出来。她说她的父母早年离异,母亲有精神分裂,自己也患抑郁症多年,一个人独居。由于种种原因,她的婚姻屡屡受挫,目前单位又给她换了一个不喜欢的岗位,她觉得一下子承受不了接连而来的打击。

  “对大多数有自杀行为或有自杀想法的来访者而言,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一般都是因为情感上的痛苦,如果其内心的痛苦没有得到宣泄的话,空间很小,就难以容纳你的建议或方法。其实整个叙述过程就是很好的宣泄,可以缓解她的抑郁情绪。”

  “第二步,在电话里千万不说‘你不该怎么样,或者你的自杀想法是可笑的’、‘人的生命是可贵的’这样的话,因为他们不是不懂得这个道理。而是应该站在她的角度,给予她支持,让她明白还有人关心我,理解我。”

  等她终于宣泄完,彻底平静下来,夏主任对她说:“针对你的问题,自杀是一种方法,但也许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法,你不妨试一试再做决定也不迟。”年轻女子始终沉默不语,但似乎在思考。

  夏主任抓住她的致命弱点:“你还有生病的母亲,你解脱了,谁来照顾她?轻率地作出判断和决定,不仅对自己,也对家人造成了伤害。现在你想清楚应该怎么做了吗?”

  “让求助者自己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她按你的思路去做。”半天,女孩才吐出几个字:“我再想想。”最后他乘胜追击:“如果你还想不明白,三天内到我这里咨询。”

  至此,危机干预取得了初步成效。3天后,女孩真的来了,通过门诊,夏主任明确指出造成她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并进行分析,纠正不合理的想法,让她重新看到了希望,还开了一些抗抑郁药物。用药2周后女孩又来了,自杀念头消除了,但情绪依然低落。“这时就需要家人、单位和社会的干预配合了。”客观上困境的解决需要后期社会支持,夏医生让她下次在母亲或同事的陪同下一起来,让他们随时关注她的变化。并让她坚持正常的工作,和同事保持联系。“一旦回到家她的社会功能就会退缩,这很危险。”在坚持正规的用药下,女孩的情绪渐渐有了很大改善。“虽然这一次的危机干预取得了成功,但这一部分人始终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很可能再次诱发,因此每隔3个月的随访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那些严重的危机人群,危机干预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一天在门诊中,夏海森主任遇到了一名多次企图自杀的患者。这是一位中年企业家,跳出“农门”后通过多年辛苦打拼,拥有了一份十分不错的事业,可由于当初的婚姻没有感情基础,第三者得以进入,而他的妻子又不愿离婚,感情问题搅得他筋疲力尽。正在这时,由于他决策失误导致企业陷入了困境。在别人的冷言冷语中,他接受不了前后的巨大反差,精神一下子崩溃,多次有了轻生念头,有时他想一个人开着私家车闭上眼算了。

  在爱人的陪伴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走进了危机干预门诊室。在听完了他的倾诉后,夏主任感觉这是一个高危的病人,如果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很容易走上极端。他劝导中年男子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什么都不做,什么也不想,安安静静地在医院里住一个月。如果一个月后症状还没有改善,再做决定也不迟。考虑了很久,在爱人的支持下,男子同意了夏主任的建议。因为随时有消极念头,所以夏主任给他选择的是封闭病房。在住院之前,还给他制定了一整套危机干预方案:

  首先是住院分两步,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早期以支持为主,因为2周内对他指出任何问题他都会很排斥。2周以后,夏主任开始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心理分析和精神分析,指出他需要改善的一些生活状况,指导他的生活实践。“选择自杀的过程,就是一个生死冲突的过程,任何一个人选择自杀的时候,他身体总有一部分力量想要活下去,咨询师要利用生与死的矛盾,强化他内心里想活的部分,弱化想死的部分。”

  慢慢的,该男子对过去的自己有了重新的认识,看到辛苦陪伴的妻子,他终于对不负责的过去有了悔意,并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出院后,夏主任鼓励他回到原生活环境再适应,随时反馈他的亲身体会,并长期随访,如果临时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随时治。这时他的症状明显得到了改善,并有信心面对将来的困境了。

  一位心理学专家说,自杀干预在统计学上没有任何意义,干预的“成功率”有多少,没人算得清楚。但对于一个个体而言,如果生命被挽留住,就是百分之百的成功。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 潘琳)
聚焦自杀危机干预(一)(组图)
聚焦自杀危机干预(一)(组图)
危机人群的希望。·郑成功 摄·

聚焦自杀危机干预(一)(组图)
心病还需心药治。·郑成功 摄·(来源:逍遥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