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聚焦自杀危机干预(三)(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09:57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逍遥津

  编织一条社会参与安全网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尚未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降低自杀率的方法,但可以肯定的是,许多积极的因素可以预防人们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这些因素包括:良好的自信心和足够的社会支持(特别是家人和朋友的鼓励)。”

  沈怡芳,合肥第四人民医院心理治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她认为现在的社会有一个误区,以为凡是说自己想自杀的人不会自杀,“在这个世界中,只有一种动物能够做到互相关爱、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互相同情,用各种方法去救助自己的同类,那就是人。然而,我们也遗憾地看到,有些人对自杀者抱以冷漠和起哄的态度,使事件趋于恶化。预防自杀是每一个具有爱心的人的社会责任。”沈主任说,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或曾经自杀未遂的人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家属应密切关注并普及一些必要的危机干预常识。

  夏海森主任也认为全民动员的自杀预防策略重点应放在建立支持性网络,为易感人群提供近距离支持,消除孤独感。“在其他一些城市,已出现了这样的志愿者。”同时增强人们应对困难处境的生存技能。“我们的新闻媒体,在条件准许的情况下,多增设一些具有救济性的爱心栏目,例如在晚间适当播出一些此类对话节目,可以与有轻生念头的人进行交流,感染和说服他们,让他们重新恢复起生活的信心。”

  社会学家王开玉则呼吁建立相应的社会矫正系统。他经常到其他国家,发现他们也存在过类似的情况。中国目前正处在转型时期,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要解决的问题,每个人有脆弱的一面,需要人们帮助他。在澳门的社区,有慈善机构开办的谈心室,志愿者在夜间服务,这都立足于人们的关怀。中国也应建立一个社会安全机制,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体现社会保障,减少自杀,挽救生命。王开玉认为应在社区建立一个心理辅导站,以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为主,除了开设一系列讲座,同时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而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一旦发现早期的抑郁症病人,则应致力于消除其心理,劝其进精神卫生中心治疗。

  “当个体在面对重大生活事件时用寻常方法不能应对而产生心理失衡,还有遇到重大灾难如非典、水灾、空难等受害者(存活者)和死者家属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时心理社会干预系统与社会救援系统协同进行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南京危机干预中心创始人、南京脑科医院翟书涛教授这样认为。最近在南京市运行的地铁车站,开始增加了玻璃隔墙,隔墙上的自动门,只有在列车进站停驶后才能打开。“社会公共设施也应有所考虑。不回避社会中存在自杀现象,而主动地对这一现象进行干预,减少自杀现象发生。”

  危机干预应进入政府视野

  有调查显示,冲动型自杀者90%被救回后都会后悔自己的行为,建立一套完善自杀干预系统十分必需。但是至今为止合肥还没有建立一个自杀干预中心。

  有关专家指出,自杀干预中心首先要包括一条心理求助热线,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拖”住自杀者,再依靠相关部门迅速找到自杀者的位置,需要出动120、110、街道、居委会等“协同作战”。自杀干预的经费当然是最重要的,但加上在专业机构成立、社会培训等细节上的成功才算完善,其更需要一个“社会关怀网络”。而所谓完善的“社会关怀网络”,包括社会支持(经费支持),专业机构的成立和网络健全。自杀干预中心作为一个社会公益性部门,并无商业盈利,宣传普及精神健康知识、各部门所消耗的费用、自杀者可能需要的经济援助……这一协调工作必须要政府作为福利事业投入。

  还有人士呼吁,中国的自杀防御工作缺乏一个全国性的计划来协调,防治单位各自为阵,也缺乏有效的评估心理因素的工具,更缺少高素质的研究人员。他们认为在危机干预设施的配置上也存在不合理。

  可喜的是,目前危机干预的这种状况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2004、2005年,上海市人大两次对此提出建议;经过专业培训,杭州市有若干名谈判专家持证上岗;国家卫生部也开始寻求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

  “危机干预安徽起步较晚,在试探性地开展了一年后,我们感到需要做的工作很多。目前,我们打算申报建设安徽省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中心,想挽救更多处在危机边缘的人们,这一切离不开政府和媒体的支持。”

  (本版文字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 潘琳 采写)

  危机干预展望

  危机干预不仅仅是短程和紧急心理治疗,就其方法而言是支持性治疗。危机干预过程包括通过倾听和关怀,与求助者建立感情,弄清问题实质,鼓励当事人发挥自己的潜能,重建信心来应付面临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危机干预以解决问题为主,而不涉及当事人的人格塑造。

  和国际自杀预防组织最初采用的做法一样,危机干预中心非常依赖于热线电话的作用,但危机干预服务中遇到一些具体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介入。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者缺乏,不能满足危机干预的需要,而从事干预的人员不外乎志愿者、心理学家和精神病专家,他们无法替代社会工作者的职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危机干预的质量。参照英国经验,那里也存在社会工作者缺乏的情况,他们抽调护士并通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以代替。国内目前危机干预机构较少,今后将会得到较快的发展。欧洲和北美诸国每个城市均有危机干预中心,人员有精神病专家、心理学家、护士和社会工作者组成,均系专职,与由志愿者投入的热线服务是不同的,我国有条件的城市,应建立危机干预机构。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救下的可能只是数千万个生命中最平常的一个,但这最最平常的一个对于每个人自己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全部。

  (本文作者系南京危机干预中心的创始人,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也是中国最早进行自杀研究的专家之一,曾获国际自杀预防学会颁发的杰出贡献奖。)

  翟书涛
聚焦自杀危机干预(三)(组图)
聚焦自杀危机干预(三)(组图)
一些城市已开设危机干预培训课程。(来源:逍遥津)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