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节约上大学——大学生花费调查系列》结束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02:16 三秦都市报

  建议篇 给大学生补“消费教育”课

  面对大学生的花费问题,社会、家长、学校应该怎样看待?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更加合理健康地消费,完善自己的人格?芽昨日,记者采访了陕西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市社会科学研究院青少年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国琪。

  大学生应提出“父母送我上大学、我为父母分忧愁”口号

  “《三秦都市报》推出的‘节约上大学、花钱分分抠’系列报道,我一直在密切关注,觉得非常好,一方面符合了目前全国正在倡导的创建‘节约型社会’这一要求,同时也给现在的大学生、青少年进行了消费教育,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里话。”王国琪说,“我认为在我们当代大学生中应当提出‘父母送我上大学、我为父母分忧愁’这一口号。”

  “大学生应该经常想到要为父母分担忧愁,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子女,要时常给父母写信打电话汇报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与父母多沟通交流,不要一上大学就出现感情上的联系少了,经济上的来往多了,要让父母为你上大学花钱花得舒心。另外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制定消费计划,做个分类,哪些花费是必要的,哪些花费是奢侈的,在消费上只要能保证学业完成就足够了。

  大学生应明白:高等教育不属父母义务之内

  王国琪指出,现在有些大学生认为父母供养自己上大学天经地义,是父母应尽的义务。王国琪说,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概念,因为在法律关系上,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之列,父母只需要将子女供养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就算尽到了义务,在义务之外,父母可以供养子女上大学,也可以不供养子女上大学。学校应该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体验父母掏这个钱的不易。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子女,更应该勤俭节约,理解父母每一分钱中所包含的艰辛和恩情。

  社会、学校、家庭都应对大学生进行节约教育

  “高校对大学生应该加强节约教育,家庭也应当对子女进行节约教育,不管家庭贫或富,都不要给孩子养成铺张浪费的毛病,应该倡导一种节约消费的理念。”

  “社会应当从宣传上营建一个有益于创建‘节约型社会’的环境,改变某些浮躁、骄奢淫逸的生活风气,在倡导消费、刺激消费的同时提倡节约的理念,对大学生进行熏陶。在

助学贷款、学校勤工俭学、社会慈善机构能力都很有限的情况下,政府还是应该调整高等教育收费政策,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倡议篇 希望更多大学生“节约上大学”

  “看了《三秦都市报》关于‘节约上大学’的系列报道,我觉得在大学生中提倡节约很有必要性,我也很受启发,也想提出倡议“倡议全社会的大学生、甚至延伸到整个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要把节约付之于生活中的每件事。节约上大学、创建节约型社会,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要真正去做?驯8月31日,西安财经学院宣传部的白忠德老师感慨而言。

  回忆:我的大学生活简朴而充实

  “我是真正从穷山沟走出来的贫穷大学生,和许多同学相比,我没有更好的物质装备,但我觉得我的大学生活过得也很充实、自在。”白忠德老师来自于佛坪县大河坝乡一个农民家庭,家里兄弟姐妹多,在他看来,家里能供他顺利地上完大学已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了,“上大学时,我吃穿都很简单、简朴,但我觉得有了、够了就行,”只要把心思放在学业上,就觉得没钱的大学生活过得也挺好。

  现实:有钱了我还是很朴素

  大学毕业后,一向酷爱写作、被同学和老师总结为“天道酬勤”典范的白老师留在了学校宣传部,和许多大学老师一样,如今,他有了不低的收入、舒适的房子,过起了完全“城里人”的生活,但生活中,简单、朴素的风格依然印在他的身上。

  “你看,现在许多大学生玩的手机都有摄像等多种多样的现代化功能,我的小灵通还是很陈旧的样式。”白老师拿出他可以称之为“古董”的小灵通给记者看。

  在西安财院校区内,有一个修鞋的小摊,“我的鞋如果坏了,我就拿过去修;有的大学生看到鞋坏了后,干脆就扔了,挺浪费的。我听了就对这个师傅说,你在这儿也好,也许能让更多的学生能想到来修鞋,而不是鞋一坏就扔掉。”

  倡议:节约不“丢面子”

  “如果大学生靠自己勤工俭学挣来的钱自己支配,我不反对,但为什么绝大多数大学生花着父母的血汗钱还铺张浪费?芽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观念问题,很多人认为好像‘节约就是丢面子’,甚至要打肿脸充胖子。

  白老师分析说,追根究底的深层次原因,大学生消费“奢侈”现象其实是当今许多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最初精神追求演变到物质追求,是社会环境中不良的因素给学生们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要从社会根本上解决问题。”

  “应该给大学生开设节约课,甚至不仅是大学生,中小学生都应该配备从小节约的相关课程,不定期地给学生灌输节约理念。”同时,他也向全体大学生提出倡议:“节约不是‘丢面子’,我希望更多的大学生都能做到‘节约上大学’,不仅节约自己私人财物,更要节约社会公物、社会能源?驯

  感受篇 流泪,为那份算不清的账

  “看了《三秦都市报》关于‘节约上大学’的系列报道后,我深有感触,一直不敢仔细去算自己大学三年来花费了家里多少钱,因为,那是对父母永远的一份深深的亏欠。但算完后,我流泪了,为那份算不清的账……”8月31日,西北政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大四学生王龙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我家在陕西省三原县,我是家里的独生子,2002年高考后,在外旅行的我接到父亲的电话,他急促而兴奋地告诉我:西北政法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到了?选电话这边,我早已泪流满面,我知道,对于父母的恩情,我已经给了他们简单的回报。经过商量,父母决定每个月给我400块钱的最低生活标准,如不够再给家里打电话。”

  “每个月吃饭花消300块钱,100块钱是零花钱,大一第一学期生活比较单调,400块钱刚刚够用。可随着和同学们的关系逐渐融洽起来,每到双休日便和同学出去上网、玩游戏、逛街、聚会,我的开支便渐渐膨胀起来,加上买了手机,话费的开支也开始列上我每月开支的一部分,每月开支达到了600—700块之间?驯

  “每次生活拮据的时候,我就给家里打电话,总是支支吾吾地不好意思开口,电话那头父母总会知道,我又‘弹尽粮绝’了。‘明天再给你打钱,200块够不够,钱拿着省着点花。”第二天,电话肯定又会打过来,‘钱收到没,省点儿花,没了再给家里打电话’。”每次,接到第二个电话,我总是带着愧疚告诫自己:一定要学出个样来。但每次这份承诺总是在下次承诺前才会再次记起。”

  王龙说,大二下半学期,为了方便他上网查资料、写东西,家里花4000多块钱给他买了台式电脑,父母笑着对他说:“如果发现学习成绩下降的话,电脑就充公———搬回家。”但当他真正在学期末考试英语“挂课”时,那台电脑依然摆在他的宿舍——父母宽容了他。

  王龙给自己算了一笔“粗账”:大学四年至少花费家里5万多元,2006年毕业后,就按每个月2000元工资算,每个月拿出1000元回报父母,至少也要5年多才还清这笔有形的债?寻而那份无形的亲情,这辈子也算不清,也还不完?选我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学习、以后努力工作,让父母过上最好的生活。”

  采访时,王龙又接到父母的电话,父母问他什么时候回家,问他暑假在西安过得如何……

  文/本报记者 郭红文 卢华 实习生张佳 郑海红 侯银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