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让历史告诉今天:“投笔从戎古有之”——柳乃夫抗日殉国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04:14 山西日报

  1939年6月6日,盘踞在运城的日军共6万余人,第六次分9路进犯我中条山。我阻击部队经背水苦战,难以抵挡飞机大炮轮番轰炸,死伤惨重,史称“六六事变”。在这次战役中,只身奔赴中条山抗日前线的著名知识分子柳乃夫壮烈殉国,献身民族解放事业。

  柳乃夫原名柳宗麟,号玉书,1910年生于四川省荣昌县一个书香家庭,幼时聪明,勤奋学习。在南京国立中央法学院法律系学习期间,经常和进步同学一起阅读马列主义著作
,曾以政治嫌疑犯被捕入狱4年,后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1935年春到日本留学,年底奉中共指示回国,主编《永生》刊物。该刊被国民党查封后,又与钱俊瑞共同主编《现世界》月刊。与此同时筹办“引擎出版社”,发表了不少进步文章,在上海文化界救亡工作中极为活跃。

  “卢沟桥事变”后,日寇于“八·一三”侵犯上海,抗日军队浴血奋战,柳乃夫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的名义,组成“上海文化界内地服务团”,自任团长,团员有30余人。每到一地通过出墙报、写标语、演讲等形式积极宣传抗日。正如沈钧儒先生所说:“柳乃夫和我同道。在文教救国运动中,柳先生是最有力的一员。”

  1938年春,柳乃夫率领“上海文化界内地服务团”到武汉,参加了全国救国联合会工作。6月,柳乃夫受中共中央长江局指派前往山西,到赵寿山的抗日部队作政治工作。临行前,受到长江局负责人董必武接见。他在移交服务团的证件和物品时,笑着对接收的金则人说:“万一我在前线牺牲了,这对你不是很好的纪念品吗?”

  柳乃夫到达中条山前线后,由于战场生活艰苦,加之工作劳累,不幸犯了黄疸病,当年夏天渡过黄河,经潼关到西安就医3个多月。

  在西安就医期间,柳乃夫一次在寄给爱人唐宗鹤的照片上写下如下诗句,充分流露了他的报国热诚和一个知识分子的心声:

  倭奴入寇一年余,河山破碎已半壁。国家兴亡匹夫责,投笔从戎古有之。高堂遥盼他乡子,战地星月倍家思。若问何时归故里,杀尽倭寇建国时……

  是年秋天,他病愈后重返赵寿山部队,先在平陆县茅津镇加入了军队干部训练班任政治教官,主讲国际形势和日本侵华罪行等课程,鼓舞了军人们抗日斗志。为了更深入做些前敌具体工作,后经军部批准到177师挂职秘书,师部驻平陆县老城。

  1939年6月6日,中条山失守,柳乃夫顽强与敌苦战,拒不做亡国奴,被日寇刺死,年仅29岁。敌人从他身上搜出笔记本和他在战火硝烟中撰成的《中条山下》《抗日政治工作》等著作初稿,知其是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作家,向其躯体致敬,表示敬佩!

  当年12月,柳乃夫为国捐躯的消息传到重庆,文化界进步人士沈钧儒、钱俊瑞、邹韬奋等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追悼会上,大家一起演唱了由沈钧儒作词、史亚璋作曲的哀悼歌曲。歌中唱道:“……我们的崇敬者,你背着一杆枪,横着一只笔,炽燃着文化人的心,流溢着‘武化人’的血,你是救亡者的前驱,也是火线上的斗卒-…我们把你深镌在我们每个朋友的心上……”

  闻道 春生 柱枝 李平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