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罗湖边检站五队每年验放旅客逾千万始终保持零投诉记录全国边检一面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05:57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在罗湖桥头,有一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取得不凡成绩的队伍。

  由62名民警组成的罗湖边检站五队,自1989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以来,先后获得荣誉46项。日前,国务院授予该队“模范边防检查队”荣誉称号,成为全国边检系统的一面旗帜。。

  年均验放千万人次无差错

  每天,经罗湖口岸过境的客流量为25万人次左右,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在作一次大迁移。在纷繁复杂的客流中,五队民警多年来既没有漏放错放一个可疑人员,也没有无故留滞过一个正常通关的旅客。靠的是什么?罗湖边检站站长韩进保说,靠的是一支思想过硬的高素质队伍。

  罗湖边检站五队队长孟庆东告诉记者,为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队提出争创“五个一流”:一流班子、一流队伍、一流素质、一流服务、一流业绩,要求检查员有过硬的验放速度、过硬的查堵能力、过硬的规范行为,为国门铸起难以逾越的铜墙铁壁。同时,党支部成员做到“四带头”:带头讲政治,立场坚定;带头廉洁自律,树立正气;带头狠钻业务,精益求精;带头上岗验证,热情服务。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业务讨论,该队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验证诀窍:一是看人照是否相符;二是听口音辨籍贯;三是观神态断心志;四是验印章识真伪;五是摸相片是否揭换。

  凭着过硬的思想作风、精湛的业务水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五队一次次令企图非法出境的不法分子在口岸一线止步:1999年底,素有“猎手”称号的老检查员黄烈云发现全国首例OCR卡伪假证件;2001年10月的一天,检查员贾军生在罗湖口岸发现首例伪假新版通行证;今年5月,一名重要国际毒枭梦断罗湖桥头……

  据统计,1998年以来,该队年均验放旅客逾1000万人次,人均年验放旅客20万人次以上,未出现任何业务差错,且先后查获各类违法犯罪分子450人次,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亿多元。

  最快验放速度达3秒/人次

  2001年,俄罗斯边防局上将耶列明到罗湖口岸访问,亲眼目睹了五队民警平均10秒内、最快只需5秒就能验放一名港澳旅客时,惊奇之余连连赞叹:“中国警察,太棒了!”

  “这个最快纪录早已成为过去了。”孟庆东告诉记者,现在罗湖边检民警最快验放速度已经提高到3秒/人次。

  “最快记录是逼出来的。”深圳边检总站负责人说,随着深港人员及贸易往来的日益密切,罗湖口岸的客流量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递增,尤其是“个人港澳游”旅客的大幅增长,加大了口岸的通关压力。在此背景下,如果边检民警还采用传统的方式去查验,显然无法满足旅客的需要,一旦发生大规模长时间的拥堵,整个口岸都会“感冒”。

  为此,罗湖边检五队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让经验丰富的老民警传授查证经验,提高验放速度。同时在口岸现场设置绿色通道,为过境的港商台商、香港学童、个人港澳游旅客、旅行团等提供快捷的通关服务。

  目前港澳旅客通过罗湖口岸的平均时间为10分钟左右,而其在边检闸口的验放不到10秒。快速便捷的通关环境,吸引了很多商人选择罗湖口岸通关。

  微笑服务赢来零投诉

  “你好,请出示你的证件。”“请慢走。”记者在现场采访中耳闻目睹,罗湖边检五队在查验旅客过程中一直面带微笑、使用规范文明检查用语。

  多位接受采访的旅客告诉记者,听到这些亲切话语,过关的心情非常好。

  孟庆东说,罗湖口岸过境旅客来自五湖四海,边检民警的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整个深圳形象乃至国家形象。为此,该队要求民警文明服务中外旅客,并推出了“接还证件零距离”、“贴心服务零距离”的文明检查标准,变“冷面检查”、“哑巴检查”为微笑服务。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成了检验一名民警是否合格的“硬指标”。前不久,该队民警老陈在台上验证时,遇到了一名醉酒的境外旅客。这名旅客跌倒在验证台旁,老陈赶紧下台扶住他,没想到,这名旅客骂了一些很难听的话,并举起拳头一阵乱打。老陈没有还手,并把旅客扶到休息室。等旅客清醒过来,得知自己刚才的行为时,十分惭愧,赶紧向老陈道歉。

  孟庆东说,“我们遇到类似情况时,都保持冷静,克制情绪。”多年来,该队一直保持着“零”责任投诉的记录。

  作者:本报记者吴德群通讯员刘立恒尹萧 编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