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茶吧Topic:语文怎么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07:35 海南新闻网-南国都市报

  主持人(叶海声):我今天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新闻,说现在的中国学生用在语文的时间比英语方面的时间要少得多。更奇怪的是,中国举行的语文知识比赛竟然会是在中国留学的外国学生拿了第一名。您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很想听听您的高见。

  于元林:汉语语文像英语一样,语言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语感的教育,具体地说,语感就是在大脑中形成的语言模式,有了这种模式,就像大脑中有了箩筐一样,今后所学不同
东西可以往不同的箩筐里装,装好的东西就是过了好久,还是在那个地方。如果不能形成语感,语言的体验就难于形成。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认为是本土的语言,所以语文教学中除了重视一般的写作和语文知识的积累外,不大重视语文的朗读,甚至听力的训练都很少,大家似乎都认为,学生们天生就会说会听中文。我自己对好些学生作过听力测试,发现成绩并不理想。正式讲中文,比如说演讲的机会并不多,所以,你要是随便叫一位学生随即作演讲,不见得能演讲好。所以我认为语文的教学在形式上应当多种多样,才可能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感。

  主持人:讲到这一点,我想起我朋友的一些学习经历,他跟我讲,他虽然中学时几乎荒废了学业,但他现在文章写得好,还是得益于他当年老师总是叫他写批判文章。他在单位竞岗,能竞上领导的岗位,也是因为他当年经常在大会上上台批判这批判那练就了好口才。这当然是有点开玩笑的意思,但也说明语感训练不训练就是不一样。

  于元林:对于语感的训练,我还尝试着用语文谈话的方式增加语文教学的方式,也就是老师在办公室单独与某个学生进行有关语文学习的交流。交流通常有公共话语,私人话语,个人交流。我认为只有个人交流才有独立感受,家长与学生的交流少,一是没有创造好话语环境和话语关系,大人动辄居高临下,小孩的心灵没有敞开。所以老师在很多情况下的作用是家长无法代替的。我和学生通过交流对课文或文学作品的看法,把谈话的过程写下来。交流中老师也有收获,思想能纵深化。我还让我女儿只有几岁的时候就试着背《春江花月夜》、《长恨歌》这样长的唐诗,她很快就能背下来,后来我就让她学日记,先从简单的写起。再后来我给她买了几百元一套的皮卡丘,她玩得津津有味。我就启发她根据皮卡丘各种各样的关系编童话故事,这是她最初的创作,后来写的童话故事越来越长,越来越像那么回事……我认为这就是从小培养良好语感的结果。我女儿很想拿她的童话去发表。我反对,我对她说,人出名太早不是好事。

  主持人:您认为语文教学还有什么常见的弊病?

  于元林:现在的语文试题答案通常只有一种解,客观方面的知识往往要求一个答案,人文科学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并非只有一个答案,当然有基本准则,但不能抹杀其丰富性。人的个性不同,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答案不应当只有唯一,或只有出题的人认定的标准答案。

  主持人:没有标准答案考试恐怕不好考,现在都流行把抽象的工作量化呢。

  于元林:语文学习最大问题是往往把形象的抽空,审美渠道都堵住了,学生们就难于学到美丽的立体的语文。比如,如果不从历史故事去了解屈原,学生在语文考试时就容易认为屈原是大夫,所以是医生,也可能是厨师,否则干嘛每年要给他包粽子。

  作者:叶海声

  (来源:南国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