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重庆跨越60年的纪念(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06:32 重庆时报
重庆跨越60年的纪念(组图)
  昨日,渝中区人民广场,抗战老兵放飞和平鸽,表达和平的心愿 本报记者 周凡力 摄
重庆跨越60年的纪念(组图)
  9月1日,重庆市技展中心,老红军在讲述当年的抗日历程 本报记者 代茂增 摄
重庆跨越60年的纪念(组图)
  1945年9月3日,重庆各界为庆祝抗战胜利搭建在较场口的“V”字形电炬标志 资料图片
重庆跨越60年的纪念(组图)
  1945年9月3日,重庆各界10万人举行抗战胜利大游行 资料图片

  八年的抗战,太久的等待,无数的腥风血雨……60年前的今天重庆满街的人都欢呼雀跃。“胜利了!”人们尽情释放着胜利的喜悦,更有无数的人喜极而泣。今天又一个胜利日,让我们欢呼!让我们铭记
那段历史!

  60年后的今天

  抗战老兵轮椅上放飞和平鸽

  本报讯(记者 陈颖)一声声鸽哨,一句句祝福,穿越60年的风雨回荡在重庆这座英雄的城市上空!昨日上午,我市参加过抗战的7名老兵和1名老兵家属,带着象征未来与希望的两名孩子,在人民大礼堂广场放飞和平鸽,以祈祷和平,纪念抗战胜利纪念日。

  年龄最大的老战士91岁

  昨日9时许,人民大礼堂广场上,7名抗战老兵早已相互搀扶着,等候那激动不已的时刻。这些老兵有的参加过游击队,有的参加过八路军,有的参加过远征军,为了赴这场意义非凡的约会,年迈的他们早早地来到广场上,为的就是要亲手放飞和平的希望。

  老兵中年龄最大的是91岁的舒宪章,老家在四川安岳,1942年被拉壮丁送到云南保山,编入远征军第71军88师262团3营8连。262团正是淞沪会战中著名的“八百壮士”所在团。

  他回忆称,1944年5月的一天凌晨,约600名日军偷偷摸到262团3营阵地前,狂叫着冲进战壕内。猝不及防的远征军只有300余人,由于没有准备,大部分人只得操起身边的铁锹、棍棒迎战,一时间血肉横飞。

  当时,任司务长的舒宪章正好带着几个兵送饭上山,见此情景便丢下箩筐,操着扁担杀了上去。一个日本小兵端着刺刀向舒宪章扑来,舒飞快闪开,手中扁担“呼”地一声抡过去,重重劈在鬼子兵脖子上。随着“卡嚓”一声,小鬼子栽倒在地,一会儿就不动弹了。送饭途中扁担毙敌,舒宪章获远征军第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口头表彰一次。

  坐着轮椅来参加纪念活动

  参加过抗战的90岁老人王明光由于身体虚弱,昨日被家人用轮椅推到广场上。老人双唇微微有些颤动,说起话来也显得有些吃力。他颤抖着双手捧起一只全身洁白的鸽子,灰色的眼珠透露出对和平寄予的希望。

  张兆禹老人曾在浙江一带参加战争,回忆起自己老家浙江诸暨遭受日本军侵略的情况,张兆禹仿佛历历在目,他激动地说,自己的老家被日军占领了3年零4个月,丢的炸弹有697枚,炸死419人,炸伤400人。“战争中,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都遭受了严重的损伤,‘9·3’这个抗战胜利纪念日,是一个值得我们全民族振奋的日子,我们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争独立,求解放,经过长达8年不屈不挠的抗争,最后终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面对抗日战争,我们应该牢记屈辱的历史,也应牢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但更应该拒绝战争,放飞和平。”

  鸽子承载着梦想飞向远方

  上午9时30分,7名老兵每人手捧一只白色的鸽子,他们轻轻地抬起双手,撒开手来,“噗噗!”承载着这些可敬老人梦想的鸽子抖着身子,纷纷朝四周飞开,老人们灰色的眼珠里顿时泛起激动的光芒。

  市民缅怀先烈

  近百名大轰炸受害者今聚首

  60年前,重庆是抗战大后方,屡遭日军飞机狂轰滥炸,茫茫仇浩浩劫,长城悲黄水泣。今天,我市近百名大轰炸受害者将首次聚首,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日,共同纪念死去的英烈,展望和平之景愿。

  昨日,重庆大轰炸受害者原告诉讼团负责人称,该活动将邀请部分研究重庆大轰炸的专家学者,原359旅现某部的老战士以及重庆大轰炸中的近百名受害者,共同回顾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特别是对重庆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让市民牢记重庆人民伟大的勤劳、勇敢、智慧和顽强不屈的伟大意志。

  据悉,该活动将在较场口得意世界的大轰炸原告诉讼团办公室举行,与会者还将演唱《对日索赔歌》、《和平颂》等节奏欢快的抗战老歌及集体跳交际舞,以重温60年前今天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让后来者勿忘国耻,勿忘用无数英烈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

  市民争览“太行精神”

  9月1日,《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展览》移师重庆会展中心,这是继该展览在北京、太原、哈尔滨、长沙之后,整个展出的最后一站。活动主办方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的赵东军主任说,9月3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将这个展览此时放在重庆举行,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纪念重庆人民对抗战的贡献。

  昨日,记者来到会展中心,约有二三百人在厅内观看展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医生、学生、工人、民警、职员,还有很多是亲身经历了那段历史的老人……

  重庆黄山抗战文物将开放

  经过建设单位4个多月紧张施工,我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最大文物修复项目———重庆黄山抗战遗迹博物馆的13处文物,近日将与中外游客见面。

  据悉,整个文物修复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达6000多万元,是我市建国以来用于修建抗战文物最大的一笔开支。

  寻访亲历者

  穿越一个甲子的胜利日见证

  伸出双手挥舞着“V”字

  周永林:1920年出生于现在的沙坪坝磁器口,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地下党工作人员。解放后,曾任过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

  昨日,周永林回忆起60年前今天的重庆场景显得异常激动。

  9月2日传出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的消息,当时正在某商业公司上班的周老说,市民先是屏息倾听,继而欢呼一片,纷纷向街上涌去。据周老回忆,当时人与人之间见面最快慰的慰问方式就是伸出双手,互相挥舞着“V”字,同时各商店门前也贴出大小一律的“V”字形红纸标语。同时,近10万人的游行队伍排成游龙从较场口沿打铜街、望龙门、南区路向邹容纪念碑蜿蜒前行,一路上,欢呼声、歌唱声、鞭炮声不绝于耳,久久地回荡在重庆上空。

  周老说:“总算是胜利了!逃难的人也总算可以回家了!”抗战八年,中国军民身上伤痕犹在,死难同胞血迹尚未漫漶。周老说,我们要勿忘这段血染的国耻,痛定思痛,把祖国强大和世界和平纳为每位青年人的己任。

  喜极而泣嚎啕大哭

  何克钰:重庆大轰炸受害者,现年73岁。普通市民。

  “一生中最难忘的最伟大的历史时刻!”提起60年前的今天,现年73岁的何克钰老人激动地向记者用两个“最”字形容。

  日军从宣布投降到正式签字,一切欣喜若狂。到处是“号外!号外!”的喊声,张贴着《中央日报》号外的墙前,万头攒动,连不识字的赤脚汉也挤在里面,如下雨般的汗水将每个人的衣衫黏在一起。

  年幼的何克钰与其他伙伴疯狂地在满是废墟的城中跑来跑去,尽情地享受着胜利和本该属于童年时代的快乐。

  重庆人快乐不言而喻,但最激动的还是来自南京、江苏、湖南等地的“下江人”。何老称,曾经有一位来自南京的邻居,叫王瑞先,他曾经用死尸盖身,躲避日军的杀戮;曾经趟着同胞的鲜血,历经千辛万苦逃难从南京逃难到重庆。当日军正式签字投降后,王瑞先家里每天都会传出嚎啕大哭声或欢呼声,“那种喜极而泣的感受也许我们永远不懂。”

  何老回忆说,在朝天门码头,那些回家的“下江人”都有一个举动,就是望着重庆城,不由自主地歌唱:“爹娘啊!现在终于可以团圆……阔别八年的家乡,亲人是否依然健在?”等歌曲。

  回家、重建家园,在那一刻成了大家渴盼已久的景愿……

  60年,长河东流,逝者如斯。何老说,自己瘦小的身材直到现在才变得硬朗,多亏我们深深地热爱这个民族,热爱这片土地。我们必须牢记历史,不忘过去,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我们的祖国真正富强了,珍爱和平的美好愿望,才最终会实现!

  2000干部齐放胜利歌

  本报讯(记者 刘芳芳)今日是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日,江北区2000余名机关干部昨在观音桥步行街举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演唱会。

  昨日上午9时,来自江北各机关单位2000余名干部身着盛装,热情高涨地演唱一首首脍炙人口的革命赞歌。整场演出气势恢宏,高潮迭起,嘹亮的歌声久久在广场上空回荡,使现场观众重温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令人荡气回肠。

  步行街的广场上站满了观众,他们认真地听着动听的歌曲,有的老人眼中噙着泪水,演唱会从头至尾两个多小时,他们竟然站着听完。一名6岁的小朋友说,以前对日本侵华的历史不太清楚,但是通过抗战歌曲和老照片,他体会到了胜利来之不易。

  围绕纪念抗战开展的活动还有征文比赛、英雄座谈会、书画展等一系列活动。抗战英雄以亲身经历讲诉重庆大轰炸那段悲惨历史,通过对当年战场的回顾,深深感受到重庆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深深感受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日益富足。一位老英雄为纪念抗战胜利写下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发挥传统、再创辉煌”16个大字。

  60年前的今天

  101声礼炮欢庆胜利

  9月2日,日本正式向同盟国投降并在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签订了投降书。次日,重庆《大公报》报道了2日日本在降书上签字的情形:“(本报特派员二日美战舰密苏里号上发专电)本报记者于国人经八年英勇抗战之后,今日于此亲见由日外相重光葵及日本前驻津司令官现任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率领之日本代表团登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签下日本投降条款。日本帝国,几乎毫无间断地从事侵略,现在根本垮台了。中国代表徐永昌,继美代表之后签字于日本降书。”这一世人渴望已久的消息传来,整个重庆城再次沸腾了起来,成了欢乐的海洋。为了欢庆胜利,重庆市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据9月2日《新华日报》以《明日起开始庆祝胜利日》为题转发中央社讯,其中,国民政府要求“本市一律悬旗,上午9时发放和平之声,由警告台、工厂、轮船、教堂、寺庙、放汽笛、鸣钟并放礼炮101声,10时在较场口举行各界庆祝胜利大会,并在新运广场、中央公园、川东师范、跳伞塔等处放电影,防空机关照灯交织成V字形,各界自备彩灯张挂门口。”

  从当时的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到,由于重庆在抗日战争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当时庆祝胜利的场面非常壮观:

  解除警报长音拉响

  9月3日上午8时半,国民政府在国民政府礼堂举行庆祝会和纪念周会。上午9时整,“和平之声”在重庆上空骤然响起,市电力公司拉响了解除警报的长音,各工厂、轮船亦同时鸣放汽笛,持续10分钟之久。顿时,这象征八年抗战结束、和平安宁到来的汽笛声响彻云霄,也将广大市民积存八年甚至更久的苦闷一扫而空。

  七架战机飞成V形凌空而过

  随着嘉陵江上的军舰鸣礼炮101响,上午9时半“各界庆祝胜利大会”在较场口广场隆重举行。4日《新华日报》的报道记录了当时的情景:“会场上设有活动地球,上书‘世界和平’等字,市民都仰首观望,会场上悬有巨幅同盟国领袖像和电灯饰成的大‘V’字,大会主席致词说‘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已得雪。’大会开始时,天空中有一架飞机在散发传单,不久,又有七架一列空军飞成V形凌空而过。“当日重庆市各家各户门前都挂起写有‘庆祝同盟胜利’、‘庆祝抗战胜利’等标语,男女幼童多新装过市。”整个重庆犹如春节般热闹。

  庆祝大会结束后,即按预定计划举行游行。与会的五六万市民浩浩荡荡地从较场口广场出发,向着预定的路线蜿蜒前行,《国民公报》记者对之有详细地描述:“远远地是军乐队奏着‘联合国歌’,渐渐地出现了胜利大游行的队伍,像一道洪流,在人造的两岸缓缓流过。于是我们看见两瓶杜松子酒,看见五丈来长的游龙,数不清的同业工会,雄赳赳的武装队伍。在这里面,服装整洁的海军,最受欢迎,流浪人多年没有看见海,现在又引起他们对海洋的憧憬。……化装的队伍,光怪陆离,山海关参加游行,绿色雄狮在大街漫步;川剧名角筱桐风,扮演木兰从军,中电明星章康健,做了和平女神;……原子弹挂在绿色机下,石油塔也搬上‘舞台’。盟军来了,这些拜仑式的英雄,受人特别的尊敬,他们擎起V形的双臂对人们的回答是自然的‘顶好’。一位年轻的美国士兵,在侍役扛着的胜利酒筵上,端起一盘菜肴,意味深长地说:‘哈哈,……顶好’!”

  抑止不住热情爬上屋顶狂呼

  游行行列中,很多市民抑止不住热情纷纷爬上屋顶、窗台朝着游行车队狂呼,整个游行队伍直到下午4时才渐渐散去。入夜全市更加热闹,市民涌上街头,全市灯火辉煌,炮竹声和欢呼声仍不绝于耳。

  胜利像给整个城市注入了兴奋剂,连续几天一直沉浸在欢乐中。9月4日,庆祝活动仍在继续。下午5时,蒋介石在军事委员会大礼堂举行盛大茶会,招待各国驻华使节及盟国将领,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英国大使薛穆、苏联大使彼得罗夫、法国大使贝志高等中外来宾600余人;晚上,重庆各界又举行盛大的火炬游行,3万余参加游行的市民高举象征光明和平的火炬,在黑夜的重庆城汇聚成一股蔚为壮观的火龙,游行队伍高唱“联合国歌”,推着飞机、坦克、军舰的模型缓缓前进,两边的市民则夹道欢迎,观者如堵,盛况空前。

  当代青年看抗战

  媒体从业人员薛小姐

  抗战的胜利是必然的,中国自古就有邪不压正的说法,任何带有侵略性质的战争都是违背天理的,日本的侵略行为伤害了我们的民族感情,同时也会被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所鄙夷。

  某广告公司职员杜先生

  当时的苦难我们没有亲身经历,但是希望我们能够记得,今天的生活是无数人用生命换来的,作为年轻一代,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那段历史!

  重庆师范大学政史系小莫

  日本右翼势力还在变本加厉地往教科书上篡改历史,其政要还在肆无忌惮地参拜靖国神社,他们毫不尊重历史事实,毫不顾忌中国人民的感情!我们青年一代应牢记历史,60年的沉淀,让我们对重庆这片土地爱得更加深沉!

  重庆文理学院陈德长副教授

  重庆八年抗战,今日纪念,只为缅怀烈士和开创未来,广大的青年人应从现实角度出发,避免情绪化和狭隘的民族主义,对日本民族和国家都要有一个理性的看法。国际政治的舞台历来是以实力说话,中国现在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还是第一要务。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吴国才 王凡 采写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