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中日民众捐赠大屠杀证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3日15:08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记者刘泱朱锐【金陵晚报报道】历史是需要佐证的。近年来,为了证明日本侵略者1937年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不少南京市民乃至日本民众纷纷拿出自己收藏的相关报纸、影像资料、甚至是一张桌子、一件马甲。人们提供的这些罪证,无声击毁了别有用心者的谎言。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记者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走进这些无声的见证者。

  物件:日军慰安所榻榻米桌 捐赠者:李兴国

  记者获悉,今年6月6日,家住福安里5号的南京市民李兴国,向纪念馆捐赠了一张当年日军慰安所的榻榻米桌。据介绍,福安里5号有几十间房子,是李兴国家的祖产。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后,这里被日军征用,并被改建为松下富贵楼慰安所。日本战败投降后,李家搬回原址,这张榻榻米桌被家人保存下来。

  物件:报纸、捷报等 捐赠者:黄祖儒

  今年5月,在古平岗37号黄祖儒老先生通过媒体,想为自己精心保存了60多年的抗日资料找到归宿。纪念馆得知此事后,专门派研究部工作人员登门拜访,并现场查阅了这批资料,挑出其中61件文字资料,以及一捆1945年日军投降前后的报纸留馆收藏。记者获悉,黄祖儒收藏的物件主要包括捷报、电讯、报纸等,反映的是日军战败、法西斯投降、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这些资料都是黄老的父亲生前收集的。原来,抗日战争期间,黄父为南通县一所学校的校长,并担任政府的宣传员,因为工作需要,他积累了整整6大箱子宣讲资料,大多是当时的报纸、电讯、标语等。文革期间,资料被烧掉一些,黄老对剩下的材料愈加珍惜,三次搬家都随身带走。

  物件:真丝马甲 捐赠者:野田契子

  野田契子女士是日本植树访华团的成员。2001年4月2日,她随团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将其父亲田口达雄在侵华战争时使用的真丝马甲捐赠给纪念馆。记者看到,这件马甲前后两面分别写有“皇军万岁”、“武运长久”等字样,马甲上还签满了出征时乡邻们的签名。据介绍,田口达雄原为侵华日军上海派遣军第3师团68联队士兵,其所在部队参与了南京大屠杀。野田契子在捐赠这件马甲的时候对工作人员说,父亲病重期间和临终前多次提到南京,心中充满了忏悔和谢罪的复杂心情。我愿为中日友好作出自己的贡献。

  物件:原国民政府要员“亲笔书” 捐赠者:神秘人

  去年8月的一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到一份神秘的信函,里面装有白崇禧、张治中、程潜、李济深、陈布雷等十一位原国民政府要员题写的有关对南京大屠杀表态、反思的“手书”。日本右翼分子过去一直认为,当时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国民党高层对南京大屠杀事件没有明确的表态,这次现身的“手书”说明,国民党高级将领中的确有许多人对这一暴行深感愤怒,所以说意义非凡。这封神秘信件是以普通平信形式直接寄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信件没有署名,邮戳显示,这封信是当年8月16日发自南京市挹江门。信封里,除了装着一本名为《陷京三月记》的旧书外,还有十一位原国民党要员的十几页手稿。记者获悉,《陷京三月记》是一本记载南京大屠杀的亲历纪实,出版于1938年8月,作者蒋公毂是当年南京守城部队的军医,他亲眼目睹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的烧、杀、抢、掠行为,并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2月27日间日军在南京的疯狂暴行。而“手书”则是当时的十一位国民党要员读过这本书后就大屠杀事件题写的随感、声明等。这些“手书”篇幅有长有短,有的只是只言片语,但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国民党要员对南京大屠杀的震惊和愤怒。如时任西安行营主任兼第十战区司令长官、陕西省主席等职的蒋鼎文题写的“同仇敌忾”……而张治中则写道:“这是血的纪录,这是的的确确的事实,这足以概略说明倭寇之残忍酷虐、没有理性……”由于年代较久,这十一份手稿大部分发黄褪色,但除李济深的手稿有残破外,均保存完整,墨迹清晰。手稿有用毛笔书写在宣纸上的,也有草草写在普通发令纸上的,但每份都有题写者的签名、题跋和私印。目前,关于这封神秘信函的邮寄者是谁以及收藏和保留这些珍贵史料的究竟是何许人士还是个谜。但从其所保存的这些史料状况来看,显然花费过不少精力。

  物件:战时日本报纸捐 赠者:松冈环等

  去年,日本友人松冈环、黑田薰、枞山幸子一行,专程从日本大阪来到南京,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捐赠了300份战时日本报纸。这些报纸中的《大阪朝日新闻》、《日日新闻》(即现在的《每日新闻》)报道了1937年7月9日至31日、8月2日至31日、11月1日至20日、12月1日至22日期间,侵华日军空袭和侵占南京等地的累累罪行。其中,8月16日的报纸报道了日本海军数十架飞机,首次于8月15日越洋猛烈轰炸南京大校场机场等地和南昌的详细情况,南京损失严重,中国空军曾升空作战,日本飞机因雾大撞击紫金山麓坠毁等情况。11月11日以后的报纸描述了日本占领上海后,一路侵略苏州、无锡、常州,最后进攻南京的情况。12月10日的《大阪朝日新闻》报道了日军进攻南京麒麟门、栖霞门、中华门、光华门、太平门的消息。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媒体为了炫耀其侵略罪行,12月10日就在《大阪朝日新闻》上发布了南京沦陷的假新闻,还专门增加号外,报道日军已经占领南京各城门,并进入南京。事实上,日军在12月12日才占领南门(中华门),13日凌晨占领中山门、光华门等城门,并于12月17日举行了入城式。这些战时报纸是日军侵华的罪证,对于研究日军侵华史和丰富馆藏具有重要价值。

  物件:摄影机 赠者:大卫·马吉

  前不久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12·1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有一架16毫米的摄影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记者了解到,这架摄影机的主人是美国牧师约翰·马吉,他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拍下了唯一真实反映日军暴行的动态画面。1912年,约翰·马吉作为圣公会一名传教士,被派赴南京挹江门附近的德胜教堂工作。侵华日军的凶残,使他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冒着生命危险,他用一架16毫米的摄影机,拍下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在马吉拍摄的电影镜头中:日军坦克、装甲车正在疯狂地炮击南京城,城内一片断垣残壁,被蹂躏、奸淫后的妇女痛苦万分,被汽油烧焦的尸体惨不忍睹,街道上、水塘中到处是被日军血腥屠杀的平民……从日军攻陷南京起,马吉拍摄了4盘放映长度达105分钟的真实史料。2002年,马吉牧师的儿子大卫·马吉将父亲当年所用的摄影机捐赠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编辑小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