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造个热气球载我上青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06:02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9月4日上午,射洪县小榆乡青年农民刘代伦异常高兴,他一边进行着热气球上天的准备,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至少我圆了一生的飞天梦,事情总算有了个结果。不过,这只是我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经济条件允许,我想在高速路(或大件路)上造一架双翼飞机,其后再做一架动力伞,好让曾经支持过我的朋友都能享受到飞行的乐趣。”言罢,刘代伦将自己造的热气球点燃了火,随着“轰轰”的声音,他驾着热气球慢慢升上了天空。14分钟后,刘代伦又控制自如地将热气球降落在涪江东岸的平原上。

  造出第一架飞机仅卖了200元

  1974年,当时只有7岁的刘代伦常常凝视着蓝天,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自由自在地飞翔。成人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他总是为自己的幻想所困扰,总是跃跃欲试造出一架真正属于自己的飞行器。到了1985年,刘代伦开始迈出了第一步:制作双翼飞机。但由于条件不成熟,造飞机一事不久搁浅。1990年,刘代伦再鼓勇气,他到新华书店查阅有关资料,投入资金2万元,白天对照资料和图片反复揣摩,晚上睡在床上冥思苦想,不久便制作出了一架双翼飞机,在老家试飞。但由于转速超高,机械部分出了故障,双翼飞机宣告流产。此后由于资金紧张,刘代伦把飞机卖了200元,随后到建筑工地当小包工头,拼命赚钱。

  造动力伞受挫转向造热气球

  1995年,刘代伦的经济条件好了,他又一头扎入了飞天梦———制作动力伞。先是反复训练掌握好平衡,有了一定经验之后再背上螺旋动力器。在老家黄家大坡试飞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不管怎么练,刘代伦总是过不了平衡这一关。结果是,试飞一次,动力伞被破坏一次,“或许是造动力伞太难了,没多久我就放弃了。”

  2003年7月份,刘代伦从电视中看热气球比赛,再次受到感染,遂转向热气球的制作。用黄泥做好模型,测得热气球的体积后,他跑遍县城大小商店,四处寻找做热气球的面料,最后从羽绒服上得到启发,赶到成都买回了2700元钱的羽绒面料,按1:100的比例,把面料分成20块,再经线缝密封,又选择动力器和吊篮等,一个热气球基本制作成了。

  县城球场试飞绳子突然断裂

  2004年9月的一天,晚10时,刘代伦和好友们用车载着热气球到县体育馆球场上试飞。气球经过加热,渐渐立了起来,就在要升空的一刹那,突然下起了雨,而且越下越大,刘代伦和伙伴们手忙脚乱,把被打湿的热气球抬进馆内避雨。第二天接着试飞,可热气球只是立起来而没有升空。刘代伦苦苦思索,最后得出结论:一是火小了,二是密封程度不够。经过对线缝再次密封并调整喷火头后,第三天试飞气球升起来了,离地有10米高。观众们纷纷要求继续升高,谁知绳子突然断裂,气球跑了。刘和好友马上出动4辆摩托一路跟着撵,气球时隐时现,逐渐向东飘移,最后消失在山脚下。第二天天刚亮,刘代伦一路找寻,终于在一块空地找到了气球。

  做个大一倍的终于冉冉升起

  之后,刘代伦再次总结,改用了尼龙绳。当年国庆节下午再次到体育馆试飞,谁知绳子再次断裂,升起来的气球消失在乌云之中。一大路人马火速追踪,翻了几道湾,追到万林4村2社时,村民们已经把气球撕得四分五裂。

  受此打击,刘代伦沉默了许久。他再次借了3000元到成都重新购回面料,做了个比上次几乎大一倍的热气球,并将绳子从原来的20根增加到100根,再加上4根游丝绳。去年底,刘代伦的热气球终于从体育馆冉冉升起,1米、2米、5米,10米,飞行时间长达10多分钟,“成功了!热气球上天喽!”现场数百名群众一起欢呼,刘代伦在和伙伴们的拥抱中,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刘代伦又开始向载人飞行发起冲刺。连续两次试飞失败,他又进行调整。前不久,刘代伦跨进吊篮,操纵着热气球顺利升空,行程1公里,最后成功降落在县城一块空地上。到昨日记者闻讯采访时,刘代伦的热气球已成功载人飞行9次,共飞行1小时40分。

  文/图唐洋记者余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