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反对复建“尼古拉”的十种说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09:08 生活报

  对于复建“尼古拉”,也有一些市民,耿耿于怀,表示了反对。3日、4日,记者接听热线电话中,部分市民的直言,记者做了实录。在这里,总结了市民反对复建“尼古拉”的十种说法,反馈给读者。

  说法一历史不能复制

  从事教育工作的市民王林浩认为,复建“尼古拉”,没必要,历史不能复制。哈尔滨经济不富裕,财力有限,应该把有限的资金更多用于教育。

  在广告行业打拼的郝琳丽认为,复建“尼古拉”是浪费,没了就没了吧。政府部门,应该把更多的财力放在关注哈尔滨人的身体健康和关注失学儿童方面。

  在邮局工作的关晓琳认为,复建“尼古拉”不可取,那是一段“丑陋的历史”。有限的自己要用在刀刃上,要投资在教育上。

  读者刘先生认为,复建“尼古拉”还不如把这笔资金用于保护现有的古建筑。他说,历史就是历史,已经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当务之急是保护好现有的承载着哈尔滨历史的老建筑,应当把现有的老建筑、古建筑,比如十六国的领事馆建筑、圣·伊维尔教堂等等保护好、修缮好,这比复建“尼古拉”更有意义。

  退休的张先生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相对于复建“尼古拉”,保护现有的老建筑和抢救正在被破坏的老建筑显得更紧迫,应该确保这些现存的老建筑不被破坏。

  说法二加剧交通混乱

  在药监系统工作的赵殿新认为,复建“尼古拉”,不算太合适,那是沙俄文化的产物,而且浪费财力、物力、人力。再有,现在的博物馆交通非常繁忙,如果原地复建,势必会加剧交通秩序紧张的局面。哈市某财务公司的宋季贤认为,复建“尼古拉”,没必要,复建之后会成为交通隐患。

  手机尾号为9268的读者认为,拆除玻璃大棚减轻博物馆交通压力是应该的,拆除电力大楼改建绿地也是应该的,至于“尼古拉”就不要复建了。东西大直街就是哈尔滨的交通大动脉!玻璃大棚和“尼古拉”都会阻拦它的通畅。

  一位名叫董丙寅的“老哈”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哈尔滨,是马车时代,汽车是稀罕物;如今,是汽车时代,建了之后,如何走到近前,是钻地洞,还是空降?

  说法三殖民文化产物

  从事发电厂建设的市民胡宝泰认为,“尼古拉”是殖民文化的产物,绝不能复建。

  第一次和媒体记者通话的黑大马列教研室颜教授对记者说,“尼古拉”是一幢有特色的建筑,但谈不上标志。在历史上,“尼古拉”是帝国主义思想侵略和殖民文化的产物,且“尼古拉”一直见证着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尼古拉”既然已经消失,就让它消失吧。颜教授说,自1957年,哈尔滨人战胜了历史特大洪水之后,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就成了哈尔滨的标志,而且这个城市符号的标志作用已经不可动摇。现在听到哈尔滨“洋气”的字眼觉得很刺痛,这样的城市建设不利于振奋民族精神,一个城市的文化与发展要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紧密结合。

  说法四复建得不偿失

  哈市市民肖伟伦认为,中国人花中国人的钱,去建设外国的“尼古拉”完全没有必要。

  一位没有留下全名的市民张先生说,“尼古拉”是哈尔滨的耻辱,中国人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复建“尼古拉”是吃错药之后的想法。

  手机尾号为9085的读者发来短信认为,“尼古拉”不应该复建,如要复建,等于开历史倒车,复建“尼古拉”是在作秀。

  读者吴歌认为,如果复建“尼古拉”,就要统一博物馆广场的整体风格,就要拆掉电力大楼、北方大厦等不协调的建筑,那么华融饭店那个建筑是不是也应该拆掉呢?如果真那样,就会劳民伤财,造成巨大的浪费。手机尾号为6767的读者也表示,复建“尼古拉”就要整治周边环境,使之成为统一的、和谐的风格。

  说法五防止文化入侵

  在机关工作的刘鹏如认为,不能复建“尼古拉”,它是沙俄文化的象征,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我们要防止外来文化的侵略。

  读者李印华表示,“尼古拉”不应该复建。他认为,当初建成的“尼古拉”是沙俄帝国侵略中国的产物,带有殖民色彩。读者丁先生认为,拆除这个教堂是文革时的失误。拆除了“尼古拉”,之后有了今天这个奇怪的建筑,我真不知道怎么称呼这个建筑。哈尔滨的异国建筑除了情调以外,张扬的不过是殖民文化。

  手机尾号为1344的读者认为,“尼古拉”代表外族入侵,是民族耻辱!

  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姚桢认为,复建的呼叫,是恋古癖者和未意识到民族情感的“纯艺术派”对既成事实的哀鸣。

  说法六哈尔滨还不富

  两年前来哈尔滨做生意的山东青岛人王建认为,哈尔滨的经济实力,比不上沿海城市,财力有限,还很穷,没有必要复建“尼古拉”。“你们哈尔滨,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棚户区改造、道路改造上。”一个城市的国际、国内地位,靠的腰包鼓不鼓,不靠“尼古拉”这样的建筑。

  一位原电工学院退休的老教授表示,哈尔滨的财力有限,而政府要有很多事情去做,如家庭困难的下岗职工、贫困的失学学生等。政府有限的财力应该花在刀刃上,解决这些人的实际困难。手机尾号为5199的读者认为,不应复建“尼古拉”。有意义的事情很多,比如失学的贫困学生、患病的弱势群体、困难的下岗职工,这些人都应该得到政府、社会的帮助。

  说法七无法充分利用

  道里区物价局吕刚认为,哈尔滨的欧式风格已经很明显了。这些年,有了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等建筑。如果再复建“尼古拉”,只能远看,不能亲近,就是巨大的浪费。如果冰雪大世界和太阳岛风景区愿意复建倒是可以的,那里是旅游区,可以一年四季都利用起来。

  手机尾号为6510的读者认为,复建一个“尼古拉”等于在复建一个赝品,是假古董,不仅浪费,而且对哈尔滨毫无意义。“尼古拉”毕竟已经拆毁了,“真品”已经消失了。虽然“尼古拉”是一个很美的建筑,但无论怎么复建都是一个赝品,建一个赝品不如建一个抗战胜利纪念碑更容易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手机尾号为4485的读者认为,不宜再建“尼古拉”。他说,新建的“尼古拉”决非古董,也不可能在人们心中成为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

  说法八多建民族建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读者反对复建“尼古拉”。他说,中国人要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为什么要搞外国的东西。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先生认为,作为中国人就应该有民族自豪感,哈尔滨的文化艺术就应该体现东方文化,博物馆广场的整治就应该建一些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虽然,电力大楼和华融饭店影响了广场的整体风格,但作为洋文化的“尼古拉”也不应复建。

  手机尾号为1040的读者发来短信认为,复建尼古拉是崇洋媚外之举,哈市的洋教堂已经够多了。他建议,不要把哈尔滨弄得中不中、洋不洋。要建还是应该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建筑。

  说法九多建原创建筑

  东安厂退休老人王志诚认为,“尼古拉”毕竟已经被毁掉了,现在提出复建是不合适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即使当时没有被拆掉“尼古拉”,早晚也要被拆掉,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在觉得玻璃大棚不好看,可在广场中心建一个具有创新理念、代表时代发展的新建筑。

  手机尾号为2966的读者发来短信认为,首先综合考虑的应该是交通问题。不同意“尼古拉”复建,应该用我们现代人的智慧,创造更有时代感的建筑,不过,电力大楼确实该拆了。

  说法十技术水平不行

  现年六十多岁的刘本顺老人说,他们家族是从山东蓬莱迁来哈尔滨的。他的爷爷、父亲和家族内的人大多是油漆工,日本侵略者占领哈尔滨时,他的爷爷和父亲曾经粉刷过尼古拉教堂。刘先生担心复建时,能否把一些细节完整、真实地再现出来,“尼古拉”复建,技术上是难题。

  外贸宾馆负责人姜勇也提出,原先的尼古拉教堂是木建筑,而且没有一个钉子,能否体现出“尼古拉”的这一特色也是复建时的一大技术难题。

  手机尾号为1775的读者表示,如若不能复建成原来没有一根钉子的木结构教堂,体现不出原来的建筑风格,不如不建。应拆除玻璃大棚,将博物馆广场变为绿化广场。(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