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46年后“小淘气”再见恩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07:03 华商网-华商晨报

  年轻一代要常怀感激之情,多一些进取和对社会的回馈,这才是最大的感恩。

  ———辽宁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志国

  晨报此次活动为教师节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学生寻找恩师是美德。老师多年后与学生相聚,更是教育界人士的荣幸。

  ———沈阳市教育局宣传部

  晨报讯 (记者 赵矫健 尚琳)当53岁的王延春面向62岁的邹桂英老师深鞠一躬时,邹老师的热泪“刷”地一下流了出来。

  “46年了,你就是(当年的)‘小淘气’呀!”邹老师激动地叫起了学生当年的绰号。

  第21个教师节前夕,本报促成8组学生寻到了自己当年的恩师。

  “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每次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想起老师的谆谆教导,不但教给我知识,更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昨日———本报特别策划“学成念恩师晨报帮你寻”的最后一天,第一位请求本报帮助寻师的读者王春生激动地说。

  镜头一:他圆了31年的认错“梦”

  “刘老师,当年,我错了!”手捧鲜花的王春生跑到刘明越老师面前,深鞠一躬。

  王春生是本报“寻师活动”第一人,当他听说自己的老师已被本报记者找到时,他特意连夜从外地赶回沈阳。

  然而刘老师却对王春生的这句道歉感到很意外。

  “我有件事瞒您31年了,一直没机会跟您说,当年,我偷偷打开您的抽屉,把卷纸成绩改成了61分。”王春生解释说。

  看到学生如此诚恳“认错”,刘老师却笑了,他拉着王春生的手,让其坐在身旁,还打趣地说,“这事我咋记不起来了呢?”

  镜头二:师生同看34年的老照片

  潘来清住在苏家屯农村,早晨,他5点多就出发了,见到张志红老师,他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还连连鞠躬。

  “孩子,谢谢你还想着我呢……我知足了……”张老师擦了擦眼泪说。

  张老师拿出一张1971年拍的老照片,再凑到眼睛近前,翻过照片说,“这上面写着4位学生的名字,这个男生就是潘来清!”

  张老师患上了白内障,“要不还能再多教几年书……现在只能看着照片回忆了,但看到你们长大成人我就非常高兴!”

  镜头三:10名学生来看邹老师

  让邹老师没想到的是,见面会上来了10名学生,“不单单是王延春自己找我啊,”邹老师一个个地打量起学生来。

  王延春不无感慨地说,“我们上学的时候,大家都很困难,那时的邹老师,甘愿掏出自己的腰包,带我们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去北陵公园划船,还给我买足球。我还记得有首歌,叫《让我们荡起双桨》,那还是邹老师教我们唱的呢!”

  他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便默契的哼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时间,见面会成了“歌友会”,学生们打着拍子,邹老师和着曲调唱着,“这次见面会又让我们回到了难忘的学生时代。”同学们高兴地说。

  镜头四:恩师路边迎爱徒

  就在昨日中午,看到本报报道的于生泉老师打来电话:“马艳丽是我教过的学生,非常优秀。”

  由于此时见面会已经结束,马艳丽决定到老师家中拜访。得知相隔30年的学生马上就要赶来看自己,于老师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他带上太阳帽,等在了路边。

  当马艳丽把众多的获奖作品和证书摆到恩师面前时,于老师的眼睛湿润了。

  “我了解艳丽,她当年不爱说话,可是学习成绩一直是班里最棒的,我知道,她总有一天会有出息的!”

  正当记者截稿之前,学生陈刚要找的老师张凤玉也赶到了本报。

  “转眼间,我和陈刚已经分别近30多年了,没想到,如今已是事业有成的中年人,还在牵挂他的昔日老师。”惊喜之余,满头银丝的张老师道出了无尽感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