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亿万富翁千里寻恩师 穿越30年时空的人间真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0日15:00 扬子晚报
亿万富翁千里寻恩师穿越30年时空的人间真情
30年后师生喜相逢。陈咏 摄
 

  从濒临失学的贫困少年到拥有亿万家产的知名老板,杨俊臣带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扶贫济困的同时,一直在苦苦地寻找自己的恩师,这一找,竟找了整整30年……

  当年濒临辍学多亏老师相助

  辽宁北镇,江苏江都,两个相隔千山万水的地方。第2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一个感人的故事在两个地方传扬。三十几年前,在北镇市的一所农村中学里,年轻的女老师孟玉琴将家庭极度贫困的杨俊臣同学从濒临失学的困境中“拉”了回来,5年后孟老师被调到江都任教。杨俊臣渡过难
关后进步很快,大学毕业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资产上亿元的知名企业家。杨俊臣事业成功后一直不忘回报社会,在读书、创业过程中,恩师的爱心一直是激励他进步的力量,30年来,他更是一直在苦苦地寻找自己的恩师。在杨俊臣的母校,在杨俊臣开创事业的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杨老板找老师”的故事很少有人不知道。又一个教师节到来前夕,杨俊臣终于得知自己的老师在相隔千山万水的江苏省江都市邵伯中学。在电话里,听到恩师声音的一刹那,这位已经49岁的企业老总,激动得泣不成声!   

    昨日,记者赶到江都市邵伯镇孟老师的家里,采访了这位让学生“找”了30年的好老师。今年59岁的孟老师虽然已经退休,但仍然不减执教时的风采。孟老师是辽宁锦州人,1975年从辽宁随复员的丈夫来到江都。1968年,刚刚20岁出头的孟老师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北镇市五粮中学任教。几年后担任初一某班班主任,在班里,一个叫杨俊臣的男孩令她揪心。小俊臣不是本地人,来自沈阳,随母亲从沈阳来到五粮插队落户。杨俊臣学习成绩很好,人也聪明,但因为生活的极度贫困衣衫不整、营养不良,更严重的是,由于从大城市到农村的巨大“落差”和生活的贫困,小俊臣沉默寡言,几乎不与同学老师沟通,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忧。孟老师决定和小俊臣“交朋友”,小俊臣家生活困难,一年的口粮吃了不到一个月就没有了,孟老师自己少吃一点,有时候甚至饿肚子节省粮票给小俊臣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小俊臣买衣买鞋,离新学期开学还有一阵子,孟老师就早早把小俊臣的学费准备好了……有几次,眼看小俊臣因为极度贫困就要辍学,硬是被孟老师“拽”回了校园。在班上,孟老师让小俊臣当副班长,校内校外举行各种活动,也让小俊臣积极参加,就这样,久违的笑容又出现在小俊臣的脸上,校园里经常看到他风风火火的身影。

  准备花钱到央视做广告寻师

  1975年,孟老师在锦州某部队服役的丈夫复员回老家江苏,结婚才一个星期的孟老师很突然地接到了工作调令。孟老师回忆说,当时车等着,“铺盖卷一拿”就走了,走得十分匆忙,连和老师和学生告别一下的时间都没有,只有校长一个人知道。事后她听说,当时下了课的小俊臣不见了老师,和三十几个同学沿大路追出好几里路,嗓子都喊哑了,真是难以想象,这一别,就是30年!

  作为一个资产达亿元,总部在沈阳,北京、上海设有分公司的知名门业公司,老板杨俊臣常年在三地奔走,工作十分忙碌。因为实在抽不出时间,昨日他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杨总向记者深情回忆,如果没有孟老师,自己不敢想象,三十几年前那个瘦小、自卑的男孩会有今天的成绩。因为孟老师的帮助,让自己知道怎样做人,怎样以一种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事业上取得一些成绩后,自己对困难的学生,对身边的困难群体,就有一种自发的感情。自己现在其实就是在走老师走过的路。

  谈起自己寻找恩师的过程,杨总语气十分激动,30年前老师走得太突然,怎么也“找”不着了,这以后,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一直激励着自己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时刻不忘打听她的下落。大学毕业后,有了自己的事业后,这种愿望尤为强烈。问过以前的同学,以前的老师,问过所有在这个学校里读过书、教过书的人,都没有结果,就在自己准备花钱到

中央电视台做广告寻找老师的时候,今年5月,一次偶然的师生聚会,通过张玉书老师得知孟老师原来在江苏,30年的夙愿实现了!杨俊臣告诉记者,自己无法忘记时隔30年自己和恩师通电话的情景,说不出的感慨、激动、兴奋,真的不能用语言来表达!通过电话后,自己迅速赶到江都,和老师见了面。

  学习恩师回报社会拿出数百万助学

  记者了解到,因为一直对社会怀着感激之心,这些年杨俊臣花在贫困学生上的钱达数百万元。作为一个明星企业家、沈阳市总商会常务理事、沈阳大东区商会副会长,杨俊臣连续几年当选光彩事业先进个人,连续几年被选为当地的
人大代表
;在沈阳的一所学校设立奖学基金,对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鼎力相助;自己还常年帮助若干个贫困学生,给他们提供所有读书和生活的费用。杨俊臣说,自己挣下的钱,也许几辈子都够花了,但一想到自己的过去,想到公司这么多员工,心里就多了一份责任感,员工的这份工作也许就是整个家庭的支撑。社会上还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群、濒临失学的孩子,这些都督促自己一刻也不能松懈。教师节又到了,老师这个职业理应得到更多的尊重,对教育事业付出的人,对下一代付出的人,不要忘记他们。

  在江都邵伯镇采访,孟老师谦虚地说,不要写我,多写写我的学生,他这么优秀,我为他自豪。而在孟老师退休前所在的邵伯中学,提到她,学校里的老师员工和一些高年级的学生没有一个不夸赞的。该校的王斌校长介绍说,教师这个职业就是一个爱的职业,这在孟老师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她特别善于和学生沟通,不但自己常年资助困难学生,还启发大家互帮互助,在校园内营造出一种和谐、友爱的风气。这些年,她帮助过的孩子太多了,不少学生毕业后感谢她,可她却常常想不起来了。像上世纪90年代的全国十佳少年、山东青岛的杜瑶瑶同学,父亲去世,母亲瘫痪,孟老师从报纸上知道她的情况后,为杜瑶瑶交学费,逢年过节给她寄钱、寄东西;孟老师还发动班上的学生一起帮助杜瑶瑶,让大家平时节俭,攒下钱来“包”下了杜瑶瑶3年的文具费用。在杜瑶瑶不断成长进步的同时,孟老师带的班里的学生,个个也都是好样的。镇上的居民说,不愧是孟老师的学生,没话说!本报记者 陈咏 本报通讯员 长春 鸿飞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