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少年患精神分裂感觉被人追杀 母亲陪子四处逃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03:03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昨日上午,记者在川大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内,再次见到了18岁的重庆少年小浩(化名)和他的妈妈。近日来在记者的努力下,已远离家乡重庆近4个月、如"惊弓之鸟"一般在上海、成都等地躲避"黑衣人追杀"的小浩,终于主动提出:"妈妈,我愿意住进医院,把病治好。将来我长大了,要帮助人们不再受伤害。"

  工作室深夜接电:“我需要你们的帮助!”

  9月10日深夜11时许,本报傅艳工作室热线电话86886789响了起来。电话接通后,先是一阵沉重而且非常急促的呼吸声,10多秒后,传出一个年轻而暴躁的吼声:"我需要你们的帮助!我一直被人追杀,5月31日逃离重庆,先躲在上海,对方不放过我,现在又逃到成都,还是不安全!现在我和妈妈的生命又面临危险!"接下来,这个年轻的声音又变得很沮丧:"看来,我和妈妈又只得离开这个城市,继续逃亡……下面该去哪个城市呢,去西藏?"

  完全没有给记者插话的机会,这位名叫小浩的少年就开始在电话中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他说话声音非常急促,声音很大。每段话说完后,他都会吼一句:"你相信我说的不?"不等记者回答,他又继续说。

  小浩讲电话的同时,还能听到一位女士的"同期声"。也是一样的焦躁:"不要在电话中讲了,我们现在危险的很。"女士大声吼小浩。但她不能阻止小浩与记者通电话。起初,小浩的表述很有条理,但随着情绪越来越激动,基本上就想到哪说到哪了。

  "你讲的一点也不清楚,我来。"电话那端,女声大了起来:"我是小浩的妈妈。"

  接下来,小浩的妈妈在电话里详细地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相当曲折离奇的故事。

  13岁遭“下暴” 纯真少年5年躲“追杀”

  "我们全家人的生活,就从小浩13岁那年遭遇一起'下暴'(即严重的校园暴力)那天起,就完全被搅乱了套。"小浩的妈妈说,由于当年的事情闹得很大,他们还为之打了一场持续2年的官司,重庆和成都多家新闻媒体都进行过报道。

  2000年3月17日下午,小浩被三个男同学强行拉进厕所。其中一个同学拿出一把约一尺长的刀勒在他的脖子上,要他给钱。小浩当时没钱,对方要求他必须星期一"上交":"否则的话,后果自负!"当晚,惊吓过度的小浩表现异常,本来性格单纯外向的孩子一句话不说,一口饭不吃。在父母不断追问下,他才断断续续说出事情的经过。小浩妈妈听说此事后非常激动,并报警。次日,当地派出所找到了那个持刀少年,对其进行了教育和少量经济赔偿。

  本以为事情就到此为止,没想到噩梦才刚刚开始。

  小浩变得非常敏感、胆小,还生了一场重病。重新返校后,几乎每天放学他都会带回一些"坏消息"。包括同学又嘲笑他了,老师又批评他了……5月底的一天,小浩昏倒在学校。由于有位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说小浩"脑子有了毛病",当天,小浩妈妈带孩子去了西南医院做检查,并未发现颅内有器质性疾病。

  考虑到孩子毕竟才13岁,让他离开那个令他害怕的环境,也许会好一点,小浩家长随后给他办理了转学。

  但这个小小少年,却从此惊恐地陷入被"黑衣人步步追杀"的噩梦中,并称还遭遇过"持枪绑架事件",幸好自己"武艺高强得以逃脱"等等。为躲避"追杀",5年时间内,他先后变换了十所中学、成教大专、技校;整整2000天,他日日惊恐,夜夜不能成眠。这期间,的确又发生过多起新的"校园暴力",均在当地派出所报过案,以其中一次为例,小浩喝了一个陌生男子的水,被对方暴打。为了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今年5月31日,小浩自称遭遇了惊天大案"持枪绑架"后,他在年近6旬的母亲陪同下,离开了重庆舒适的家,踏上了逃亡之路。先是远赴上海"避难";7月18日,这对如"惊弓之鸟"的母子,逃到了成都……

  工作室提出建议:“能否转换思路,寻求心理帮助?”

  当晚大致了解了小浩的痛苦后,傅艳工作室值班记者立即向这对母子明确提出了建议:"除了关注当年那起'大欺小'及之后多次遭遇校园暴力外,能不能转换一个思路,寻找某些值得信赖的心理专家的支持。毕竟小浩在这5年来,始终没能给他创造足够条件,解决一下心理上的伤害。至于你们担心的安全问题,我们肯定会考虑好,建议你们前往川大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那里的心理专家不但能够为你们提供帮助,也一定能保证你们的安全。"

  对于这个显得很突兀的建议,小浩表示不能接受:"我现在随时面临的是'专业杀手'的生命威胁,哪里还敢抛头露面,去医院?万一……"

  5年来对儿子所说一切均深信不疑的小浩妈妈也表示没有必要。

  记者问她:"小浩说过的很多次称得上'惊天大案'的事件,比如'持枪绑架案',能不能找到别的目击者或证人?虽然在你心目中孩子很诚实,从来不说谎,但如果是因为疾病造成的'幻觉',那与'说谎'完全是两回事。越早进行治疗,效果会越好。"

  在长达数十分钟的沟通后,对方犹豫着放下了电话。出于安全的考虑,他们没有告诉记者地址所在。

  几经辗转 小浩终于来到医院

  9月11日起,惟一能与这对母子取得联系的那个座机电话就再也无人接听了。难道真的出了什么事吗?一次再次拨打:"滴……滴……"直到12日晚9时许,终于有人接听了,是小浩妈妈。

  "这两天出事了,小浩一个人逃了!刚把他找到……"小浩妈妈哭了。

  "看来你们分析得还是有点道理,这孩子时时刻刻都怕有人来追杀他。以前都是和我一起逃跑,现在竟然开始一个人跑。太令人担心了。"

  再一次与小浩妈妈及小浩进行长时间沟通后,小浩妈妈和小浩终于同意在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与记者见个面,并找心理专家看看,这种"有人追杀"的恐慌,会不会是因某种疾病所致?

  9月13日早上10时许,记者赶到了川大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门口。远远地,看见一个穿灰色短裤,灰色背心的小伙子正在许多的候客三轮车中间穿梭不停,不时用警惕的眼光翘首遥望远方。偶尔这位小伙子还会做出惊人之举,像风一样,从门这边,穿过人群,以跨步的方式跑向对面,然后折回。反复如此。

  阳光下,小伙子的额头和肩上,渗出密密的汗珠。脸上戴着一副眼镜:无框,左边镜片完整,右边镜片则是被打碎后重新卡在一起的。

  守在"忙忙碌碌"的小伙子旁边的,是一位身穿白底绿纹衬衫的中年妇女。她安静地坐着,眼睛红红的,目不转睛地看着不停跳跃着的小伙子。

  --这就是小浩母子。

  记者走上前,还没来得及和小浩妈妈打招呼,小浩一个箭步奔过来:"你是记者?"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大声说:"你和妈妈先说。"又像兔子一样跳开了。

  经过再次沟通,小浩在妈妈陪同下与心理专家进行了沟通,并接受检查。心理专家明确告诉他们,孩子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因为他患了严重的"被害妄想症"。

  结束逃亡 小浩主动说出“愿意住院治病”

  接受了心理专家的诊断后,小浩表示还是回家。到下午6时许,小浩主动对妈妈说:"妈妈,我还是听记者的话,住到医院去。因为心里的害怕一天比一天严重。要呢,妈妈陪着我逃到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没有人伤害我;要呢,就去医院试试?"

  当天晚上,小浩住进了川大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病房内。

  昨天,记者还与留在重庆的小浩爸爸通了电话。说起孩子当年遭遇的"大欺小",小浩爸爸非常伤感:"一个单纯善良的孩子,一生都差点被毁了。"

  心理专家解析小浩病情

  昨日,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专家李静副教授针对小浩的病情进行了分析。

  "13岁就停止了正常的学业,妈妈退休后也卷入'逃亡',这个家庭值得同情。"李静副教授叹息说。通过和小浩面对面的交流,专家详细分析检查后,小浩被证实患的是比较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他小时候遭遇的'大欺小'是明显的诱因。"李静说。专家感到遗憾的是, 在孩子刚受到校园暴力处于心理创伤初期时,没有及时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在于,小浩面临的"被人追杀"的恐惧,一直得到包括母亲在内的亲人高度认同,加上在不断转学的过程中,的确又混杂了多次新的校园暴力,真真假假,故事越发曲折离奇,家庭慢慢也和孩子一起,成为一个"病态系统"。这将导致治疗难度增大,尤其是必须针对这个"生病家庭"进行"家庭治疗"。

  李静副教授说,接下来的治疗将分作几步:首先是通过药物使用消除小浩紧张、幻觉、恐惧等;接下来是专业心理治疗,包括使用催眠疗法等"绝招",从深层次消除小浩内心的惊恐;第三步,邀请小浩的父母一起进行家庭治疗。专家强调,现在整个家庭在面临危机,只有一家人一起配合治疗,小浩才有希望最终恢复健康。

  相关新闻:

  成都中小学生抽样调查显示:三成孩子曾被卷入"欺负事件"

  昨日李静副教授告诉记者,近日川大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专业人员黄晓琦博士等,专门针对成都市中小学生卷入"欺负事件"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专业抽样调查,根据调查完成的论文已刊发于9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上。按照随机抽样原则,调查了约千名中小学生。结果显示,三成以上的孩子曾经被卷入过"欺负事件"。所谓"欺负事件",不仅有是本文报道的这种极端"持刀威胁"或动手打人,还包括口头嘲笑、威胁等。涉及的孩子不仅包括"被欺负的娃娃",也包括"欺负人的娃娃"。调查发现,不论是"欺负人",还是"被欺负人",事后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且持续时间长。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有些幼年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到了高年级变成了"欺负人"的孩子。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其心理创伤甚至可能延续到成年期,引发多种心理健康问题。

  专家认为,小孩卷入校园暴力事件后,家长或学校应该让孩子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心理治疗。但是,目前家长和老师均对此的认识及关注不够。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关注依然停留在学习成绩、物质需要、身体健康等方面,很少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傅艳工作室 宋林风 傅艳 采写)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