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银幕下一群民工的精神守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00:45 东方今报

  记者 张林 侯伟胜/文 通讯员 康留国/图

  从工地回到工棚,王先志赶紧来到厨房吃了饭,冲澡后换上干净衣服。还有时间,他摸出一面镜子,用梳子沾着水,仔细地梳理起头发来。“走啦,老王。”工友吆喝着催促他,王先志应了一声,来不及放下裤腿,汲着拖鞋跑了出去。

  -赶场

  这里是洛阳市洛南新区,是河南省重点投资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规模的工程吸引了1.5万人的民工大军,37岁的王先志就是其中一员。

  翻过工地的木栅栏,王先志和6、7个工友绕近道,在齐膝的杂草中向西穿行。不久,他们就看到了一个用帆布搭建的大棚,上面写着“农民工电影俱乐部”几个大字。“快到点了。”一名工友抬手看了看表,一群人开始小跑起来。

  昨天王先志去迟了,赶到时大棚内已被挤满,给观众准备的小板凳也用光了,电影公司怕出事,没敢再让人进。他就站在大棚门口,撩着门帘探头看了俩多小时。快散场时,他趁卖票的不注意挤进了大棚里,“是外国武打片,好看。”王先志边跑边回味着昨天电影。

  放映时间是7:40,王先志一行人跑到时还没到开映时间,高音喇叭还在播放着流行歌曲。大棚前的小黑板上用白色粉笔写着今天放映的电影:《英雄》和《倚天屠龙记》,最下面一行用红色粉笔标注:“主演李连杰,票价一元”。

  -砍票

  电影开始了,王先志和一同来的工友共6人开始和卖票的人讲价,卖票员让步,答应至少5块,王先志表示只肯出3块。“帮个忙嘛,你看,电影都开始这么久了。”王先志把手中的仨硬币笑着递过去,指了指刚出现电影序幕的银幕。

  他们并不是在乎这1元钱,但讨价还价是件乐事,王先志一般都能把价格讲下来。“现在买瓶啤酒都要1.5元,1元钱能看两场电影,划得来。”每每省下几元钱,看完电影回去时,王先志总要向工友们吹嘘一下。当然,能砍下来价关键是放电影的人都很好说话。

  “算了,算了,让他们进去吧。”王宝生从大棚里走出来,接过王先志手里的仨硬币,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门进去了。王宝生是洛阳市洛龙区电影公司经理,“农民工电影俱乐部”,他是负责人。

  王先志道声谢,6人一起涌进大棚,抢了靠前的凳子,安静地坐下来。

  电影放映中不断有人进来,弓着腰摸黑在人群中找寻凳子坐下,不到半个小时,大棚内已很难挪动脚步。王宝生担心人多凳子不够坐,叮嘱售票员先别乱卖票。他出来抽烟时,大棚旁的一个土坡上已站满了人,个个颠着脚,伸长了脖子向大棚内张望。尽管一元钱已经很便宜了,还是有民工舍不得花钱,宁愿站在棚子外土坡上伸长脖子看,其实,想阻止他们偷窥很容易,但是王宝生不愿意这样做,“不能光盯着钱”,他说。

  -银幕下的乐趣

  “农民工电影俱乐部”放映的片子不会有新片,对于何敬宗而言,那些在城里人眼中已经过时,泛黄的影片,他大多会觉得陌生,挤在大棚内和其他工友看的有滋有味。10年前,从四川老家出来一直打工到现在,每晚除了抽烟、喝酒、在街上闲逛,再有的就是睡觉。

  “不做这些,我还能干什么呢。”何敬宗向记者感叹,相比于白天的累死累活,闲下来的晚上也许更难熬。从南京到西安,10年来一个人孤单的混迹在各地建筑工地间,赚钱供养着一家老小。白天忙前忙后,晚上早早躺在床头,他往往会想起在家乡时,一帮子乡亲围坐在自家黑白电视机旁,天南海北闲聊的情景。

  在工地,电视是肯定不会有的,每天晚上做完工,吃饭洗澡后就无事可做了。何敬宗说,大多数时候躺在工棚里,只能睁着眼睛在床上翻来覆去,“真是无聊啊。”时间久了,他们也会聚在一起喝酒,或到工地附近的街头闲逛,甚至花钱到录象厅看黄色录象混时间。

  何敬宗被银幕上的《英雄》深深吸引住了,同来的工友递过他一支烟,半天没有回过神来。电影俱乐部的大棚竖起来后,这里成了他每天必来的地方,不光是为了混时间,“其实情节也很不错的。”他说他最喜欢看的是打日本鬼子的电影,外国的就不怎么看的懂。

  离电影俱乐部不远的地方就是一家录象厅,2块钱看到半夜,以前何敬宗和工友经常去那里。“时间久了,就没什么意思了。”毕竟都是成了家的人,看黄色录象只能起到打发时间的目的,他们还是希望像是在自家看电视一样,晚上过的自然而充实。电影俱乐部成立后,何敬宗再也没去过那里。

  -寒风中的震惊

  电影已经放的差不多了,王宝生招呼卖票的工作人员,一起清点起今天的收入。扒拉着一大堆的零币,总共有264元,除去人员、灯光等一些成本的费用,电影公司还能有一些节余。王宝生很是高兴,大棚内正放着《英雄》,他又想起了第一次给农民工放电影时的情景,那次也是这部电影。

  2004年12月,作为洛阳市洛龙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理的王宝生,被当地《洛阳晚报》上的一则新闻所吸引。报道的大致内容是洛南新区晚上闲来无事的农民工,结伴到工地附近的村中看黄色录象,被当地公安机关抓获的事情。

  农民工白天为城市建设出力,晚上却精神生活贫乏,无聊的要靠看黄片打发时间。他想着反正电影公司有现成的放映器材和胶片,何不到工地上去放场电影,让农民工高兴高兴。说办就办,两天后他和同事开车,把电影器材运到了洛南区龙福建筑小区。

  找到一块空地支起两根铁架,王宝生和同事拉起一块银幕,架设好放映的器材,把晚上放免费电影的消息通知到各工地后,等着晚上电影的开始。

  那天晚上的天气不怎么好,风呼呼的刮个不停,王宝生还记得自己操放映机的手被冻的麻木。8点电影准时开始,闻讯过来的农民工早把露天银幕前后围了个满,“没有板凳,满满的站了一地,人可真多,最少也有2000。”放了几十年电影,在王宝生的记忆里,这样的场景只在70、80年代出现过。

  电影的打斗场景不时引来一片欢呼,数千人挤在天寒地冻中,边跺脚边乐呵呵的观看着。10点电影结束,看着在寒风中散去的人群,王宝生说他感到了震惊。

  -成立“农民工电影俱乐部”

  春节过后,王宝生找到洛龙区文化局,希望能征得文化局的同意,由电影公司每隔半月,到洛南新区民工聚集的工地,免费放映露天电影。随即这个提议得到了文化局相关领导的同意。

  “功夫片农民工最喜欢,情节简单点的更好一些。”在每月两次的电影放映中,王宝生也总结出了一些规律。他一般会多放些枪战和功夫片,像《暖情》这样情感类的片子他们也尝试着放过,“他们也能接受,现场效果也可以。”就这样一直到了2005年的6月份。

  6月底,河南省文化厅号召积极推进电影为人民大众服务。洛龙区文化局相关领导找到王宝生,希望他能把为农民工放电影的次数增加。考虑到这半年的免费露天电影放映过程中,所反映出的农民工在精神层次上面的需要,与各部门联系协商后,王宝生决定成立“农民工电影俱乐部”,每晚在洛南新区放映电影。

  一场电影下来,成本大约为200元左右,每晚放映电影,无疑会增加电影公司的负担。电影公司决定每场电影收费一元,看两部电影,并购置小板凳,尽量为农民工提供舒适的观看环境。在一切准备妥当后,第一个“农民工电影俱乐部”在洛南新区古城村附近的一个工地开映。

  开始收费后,每天来观看电影的农民工数量并没有减少,人数持续在250人左右。随后,电影公司又组建了一个“农民工电影俱乐部”,流动在洛南新区放映电影。8月份,河南省文化厅在了解到电影俱乐部的情况后,免费拨给了电影公司3套放映机,要求他们加大放映力度。

  王宝生自己也没想到,“农民工电影俱乐部”受欢迎的程度会如此之高,他打算所有的工作都放到这上面来,再增加两个“俱乐部”。9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来到洛龙区文化局,对洛龙区电影公司的工作进行了考察,并表示了肯定。

  -农民工精神生活的需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开始不断涌入城市,并逐渐成为各个城市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近几年来各地政府开始采取相应措施,关心关注农民工群体。例如,颁布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保障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为农民工讨要拖欠工资等。

  “但农民工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刘道兴副院长说,除了物质方面的保障外,社会还需要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上为农民工考虑。

  大量进城的农民工,生活在工地这一特殊的环境中,由于受到工作地点和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不可能得到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白天劳动,晚上空虚、单调,这样的生活是必然的。”同时,社会也没有为农民工这个群体,提供属于他们那个层次的精神服务。“作为一个正常人,这一点对他们是非常残酷的。”

  刘道兴副院长谈到,与洛龙区电影公司成立“农民工电影俱乐部”做法相似,在今年年初,北京市某区的河南籍农民工就自发组织,建立起农民工演唱队,自娱自乐非常受农民工欢迎。而洛龙区的做法,则显示出了相关部门对农民工的重视,已由物质层面扩大到了精神层面。

  刘道兴副院长说,有关部门采取各种方式,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很好,但同时要注意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特殊的构成。从价格到内容,都要适当的进行思考,这是一个部门的一小步,也可能是一个时代的一大步。

  -记者手记

  泛黄的电影胶卷映射着班驳的画面,投影在窄小的银幕上,简陋拥挤的大棚内,一双双眼睛在光与影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有神。从大棚向外延伸,华灯点缀的城市尽显喧嚣和繁华。这些似乎与他们根本无关,他们正静静的伸长脖颈,寻找着自己内心最原始的一种精神满足。

  如电影放映员所说:“好久没有看到这样的场景。”当第一次来到“农民工电影俱乐部”现场时,或赤膊、或拖鞋,一群农民工挤在一起,泛着油光的脸,认认真真的坐在银幕前,看着已经老旧的影片,这一幕,给人的绝对是一种震撼。

  我没有经历过他们的生活,也无法真实感受到他们每晚的无聊与空虚,以及“农民工电影俱乐部”对他们生活的重要性。他们只会不住的点头和竖起拇指,告诉着我“电影很好”。而对于居住在他们用汗水浇注起来的都市中的我们,1元两场的老电影,轻飘的似乎没有任何吸引力。

  对于一片沙漠而言,一滴水也显得珍贵。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孤身一人生活在陌生的城市里,他们也许真正缺少的并不只是钱。不难理解“农民工电影俱乐部”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也可能是他们从来要求的就不是太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