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丁家桥辉煌不再,污水横流今安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18:01 南京报业网

  实习生林燕萍金陵晚报记者王国俊【金陵晚报报道】丁家桥人以姓氏得名,再平凡不过。但就是这座普通的桥,在清末民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舞台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如今,当年繁华已不复存在,这座桥在经历几次重建后,桥下任由污水流淌。

  美丽的桥与垃圾同在

  昨日下午,记者寻了很长时间才看到丁家桥。桥呈南北走向,来往车辆川流不息,由于桥身与两边的路面持平,如果不是栏杆提示,路人很难想像这是一座桥。这是一个装饰得很美的桥,桥身约10米宽左右,铺着干净青砖,汉白玉建造的栏杆,每侧都有6个雕花柱子,显得大气十足。然而距桥面仅几米的桥下却是另一番景象,锈红色的污水不时地从桥孔内流出。由于无法看到桥的另一侧,污水究竟从什么地方流出很难确定。桥孔下堆着一些生活垃圾,有将锈红色的污水拦截之势,垃圾被流水不停地翻转,发出阵阵臭味。“以前流出来的都是黑水,非常脏,现在不知道哪个工厂将污水排到这儿,水又成了锈红色,更加难看了。”附近居民介绍。

  古桥经历两次重修

  桥是古桥,但是已历经两次重修了。据说,最初的丁家桥本是木头桥,桥面很窄,人走在上面感觉摇摇晃晃的。但就是这样一座桥,承载着南北交通功能。那时桥虽小,却实实在在地起着它最原始的作用。临近解放时,丁家桥得到第一次维修。这次维修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动:木头桥变成了砖头桥。不仅桥身得到拓宽,桥的两边还建起栏杆,桥洞也建得非常宽敞。据说由于当时每年都进行清淤,因此河水非常干净。“我们小时候经常站在桥洞内玩耍,这是一个捕鱼、捉虾的好地方。”一位中年人回忆着砖头桥曾给他们带来过的快乐。第二次维修是在2000年时,由于丁家桥路需要拓宽,丁家桥也被列入维修行列。丁家桥越修越美丽,但是桥的原始作用却渐渐废弃,桥几乎成了摆设。

  丁家桥曾经很繁盛

  关于丁家桥的传说很多,但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是:有个姓丁的人家首先在此开荒种地,并在宅旁开架一座木桥,于是人们称这里为“丁家桥”。后来人家越来越多,终于形成了一条丁家桥路。有了桥,又有了路,这里越来越繁华。到了满清后期,丁家桥成了政府在南京举办实业的重要地方。1910年6月,历时6个月的著名的南洋劝学会就在这里举行,一时间,商贾众多,车水马龙。丁家桥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与其在经济上的地位相比也毫不逊色。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就设在这里。1911年12月10日,宣布起义的十几个省的代表又齐集于此,商讨组建中央政府事宜,并在此推选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来,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由北京运来南京安葬时,也曾停柩于此,举行告别仪式。丁家桥在整个清末民国时期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烙印,上演了一幕幕大戏。(编辑小羽)

  进入运势抢先报,猜一猜你的爱情、健康、事业。

  参与我为测试狂,IQ、EQ、AQ、MQ,心理测验大比拼。>>详情 新闻点击TOP10网站地图 浏览帮助广告发布合作伙伴 版权声明 关于本站南京日报报业集团·南京报业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