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关注"个税调整":广州个税免征额2000左右为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10:59 金羊网-新快报

  关注个税调整①:中华税务学会理事杨卫华教授认为广州个税免征额2000左右为宜

  开栏语本月底全国人大将对老百姓普遍关注的个人所得税调整问题首次举行听证。个税免征额是多少?个税免征额是否要“一刀切”?个税调整中如何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个税调整能否在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中体现出“公平性”?从今日起,本报就市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推出系列报道《关注个税调整》。新快报讯(记者 任国庆)本月27日,全国
人大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举行立法听证,个税免征额是其中最为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草案提出的扣除额(被误称为“起征点”)是1500元,但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听证代表提出了2000元的扣除方案。那么个人收入所得税费用扣除额是以什么标准制定的?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华税务学会理事、中山大学税收与理财研究中心主任杨卫华教授,他表示按照相关方法计算,广州的费用扣除额应该是1800—2200元。

  “纯收入”才征税个人收入所得税的正确理解是对个人的“所得”征税,不是对“收入”征税,即个人总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的纯收入才征税。所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在征收个人收入所得税时都要先扣除成本费用,称为费用扣除额。杨卫华教授解释说,这个成本费用,通俗点说就是个人的基本生存费用,也就是劳动者要健康生活的最低保障。具体包括:纳税人本人的基本生存支出,例如本人的生计、医疗等支出;纳税人赡养老人、抚养后代的支出,例如老人和后代的生计、基本教育等支出;纳税人本人继续发展的支出,如提高个人素质的再教育支出等。这个费用成本,同一地区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或相同历史背景下的不同地区的基本生存要求都是在不停变化的的。

  免征额应考虑多项因素杨卫华教授介绍说,费用扣除标准定在多高比较合适,通常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居民的消费范围。消费水平越高,生活成本也就高。二是当时的物价水平。三是与经济管理体制有关。比如政府福利政策在改革前后发生很大变化,个人费用成本也就相应改变了不少。四是与实际收入有关,一般收入越多,成本费用也相应增加。由于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不发达,法制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个人所得税制度自1980年建立时,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管理水平和社会环境的制约,没能完全按照上述因素考虑,导致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还很不完善,特别是与经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

  目前扣除额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我国现行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是按照1999年8月30日全国人大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扣缴减除费用的,到目前已经出现一些不尽合理之处。1993年,在就业者中,月工薪收入在800元以上的为1%左右,到2004年已升至60%左右。在职工工资收入提高的同时,职工家庭生活消费支出也呈上升趋势。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1993年提高了67%,加之近几年教育、住房、医疗等改革的深入,居民消费支出明显增长,超过了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每月800元的费用扣除标准,导致职工消费支出不能在税前完全扣除,税负有所加重,特别是低收入者税负偏重。后来,个别经济发达地区为了适应当地的具体情况,在法规允许范围内以一些补贴项目适当调高了费用减除额。比如北京、上海执行1200元减除标准、深圳执行1600元减除标准。广州市个人所得税费用减除额,也是几经调整。从1981年全国统一的800元,到1996年增加补贴项目后调整到1260元,2004年1月1日,补贴项目免税部分又由460元提高到800元,费用扣除额实际上由原来的1260元调升为1600元。

  免征额标准有望3—5年调整一次记者了解到,在此前提交人大审议草案时,也提出了费用扣除标准要随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国家税务总局所得税司一位官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草案中个人收入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几个参考指标分别是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通货膨胀率,当物价指数上涨超过一定幅度时,扣除标准可能也会做相应调整,但这个调整不是随时都因物价指数而动,而是在几年之内,视物价指数的累计升幅而动,还要有国内经济形势稳定这个大前提,这个周期估计是3-5年。杨卫华教授表示,此次听证的草案中,已经明确提出了人大授权国务院根据经济发展等具体情况对个税免征额作出适当调整,他个人也认为扣除额标准应该2-3年调整一次。(侯颖/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