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买房人的苦乐酸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4日07:5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编者的话:在网上敲击“Google”,将“买房难”输进去,会有13300项符合“买房难”的查询结果。再随便点一下其中的网页,买房难的控诉就如同“滔滔洪水”,看得你心惊肉跳,而那些复杂的买房手续和艰深的买房门道,又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买房对咱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个多大的事啊!大半辈子的工资一下就花掉一大半,这时要是遇见个黑心的开发商,那损失掉的冤枉钱还不把人心疼死?

  本期《人生片断》采访了几位有买房经历的小人物,其中有为买房前后折腾三年再也没有什么脾气的摄影师穆燕;有在集资买房中历经种种“磨难”的一对双职工;有买房买成专家的庄师傅;还有在广告公司工作,在岳父岳母的影响下改变住房观念的张强……他们的经历,虽然有甜、有酸、有苦、有辣,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好生活的向往和执着。

  那就让我们从他们的经历中,一起感受新生活的味道吧。

  ◆庄师傅: 铸造工人

  咱工薪族买房得“动脑子”

  张敏

  在北京市西单一带一个即将拆迁的胡同里,有一间8平方米的矮平房。房子的主人是首钢铸造工40多岁的庄启华师傅。采访他那天,庄师傅坐在床上,津津乐道给我讲他用3万元启动,花了3年多时间,买到到一个“三室二厅”的经历。

  “工薪阶层买房就得量力而行。4年前,我们一家3口还挤在这间8平方米的矮平房里,谁也搞不懂,就凭家里这点收入,怎么一下子就住进了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庄师傅有点儿得意。

  第一次购房,3万元倾囊而出。庄师傅第一次购房可以说是被逼无奈,然而就是这最艰难的第一步,也成为他为改善住房“奔走”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

  不久前,他们一家三口和父母、弟弟,共6口人还挤在这里一套18平方米的屋子里。庄师傅、庄师傅的妻子赵师傅,还有女儿住8平方米的小屋,不过女儿读书时基本住校。可女儿毕业后,要回家住,8平方米的小屋连搭张床的地方都没有,于是庄师傅开始计划买房。

  “那时我家挺困难,爱人下岗,孩子还没找到工作,我们结婚20年,家里只有3万元存款。要买房,这点积蓄是不够的,起码还要再借几万。我爱人想不通,老是和我吵,说要借钱下半辈子都还不起。”庄师傅说。

  由于爱女心切,夫妻俩最后还是决定买房。2001年底,一番奔波后,他们选择了位于天通苑附近的现房。据赵师傅说,由于天通苑离市中心较远,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因此一套61平方米的二室一厅,每平米均价只要1900元。这样,他们用了3万元积蓄,向银行贷款9万元,买下了一套总价12万元的房子。

  搬进新家后,由于使用的是公积金贷款,每月只从工资里扣除房贷,依然可以正常度日,庄师傅并没有感觉到还债的压力,可住房条件和之前相比,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过了一年多,庄师傅的女儿要结婚了,虽然婆家给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但小两口希望和他们老两口住在一起。这样,庄师傅家又显得局促起来,他考虑到手头有两套住房可以支配,庄师傅就开始盘算起倒腾房子的事来了。

  2002年底,庄师傅发现石景山区的环境不错,在售楼人员的热情推荐下,他决定买下一套81平方米,总价27万元的期房。由于女儿女婿刚工作,都没什么积蓄,而且当时两人还不能用公积金贷款,这次庄师傅如何来筹集房款呢?

  “我亲戚一直看中我在天通苑的房子,我就把装修过的房子连带家具一共16万元卖给了他,这几乎是不赚他钱的。另外,他不要我房产证过户,这样银行的钱就不用一下子还掉,还是按每月继续还贷。”

  庄师傅把亲戚给的16万元全部当作在石景山区购房的首付,然后由女儿和女婿商业贷款11万元,两人每月还贷700多元,过了不久,由于可以开始用公积金抵充,两人每月只需还款300多元。至于那套一室一厅,庄师傅将它出租给了妹妹,收取300元的月租金。这样一来,庄师傅一家四口就住进了81平方米的二室二厅。

  至此,庄师傅一家的居住条件算是得到了彻底的改善,而之前的购房经历也使他养成了关注周边房产的习惯。

  去年1月,他在房屋中介处看到自己小区的房子每平米均价涨到了9000元,于是便萌生了投资的念头。“我们这里配套设施挺不错,居民的素质较好,居住的大多是中等收入以上的人。”凭着之前的购房经验,庄师傅猜测当时正是一个大好时机。于是他果断地将当时的住处以71万元的总价卖掉,随后买下了同一小区的三室二厅,共113平方米,总价96万元(包括手续费、中介费),在自己需要补贴的25万元中,动用了家里5万元存款,向亲戚借了20万元。

  “现在这8平方米的小房子要动迁,我可以从动迁费里拿出20万元还债。”庄师傅很有把握地说。而他刚刚买下不到3个月的房子,想不到现在竟有人肯出116万元买下。连庄师傅这个“买房专家”也没料到自己的投资竟会有那么快的收益。

  谈到自己成功的购房历程,庄师傅坦言自己并非先知先觉,有时候还是迫于无奈,更多的时候是量力而行,但归根结底,还是国家一系列的住房政策成为他改善住房条件的支柱,否则,仅凭当初的3万元,现在的一家五口人怎么能住上如此宽大、舒适的新房子呢?

  ◆穆燕:个体摄影师

  折腾三年还不得舒心

  杨连元

  今年50岁的穆燕,曾经是北京市文化局的工作人员,后来“下海”闯荡了,但是一直没有离开自己的专长———摄影,现在从事个体摄影。

  三年前,他花了30多万元,在京城北边的天通苑小区买了一套房子。在当时来说,这套房子的地点、环境、质量,都是有口皆碑的,就是说口碑不错。为什么呢?因为有个讲,这京北一带为上风上水,还临近小汤山,再往西北、东北一走,不是八达岭,就是密云、怀柔了,你说出去玩玩有多方便。因此,刚刚买完这套房的时候,穆燕真让亲戚朋友们好生羡慕,大家都说,看看穆燕多有能耐,住上可心的房子了!

  其实,穆燕心中有自己的苦衷。他说,您知道吗?当时,我们两口子可是咬着牙买的这套房子。您想啊,我们夫妻俩都是工薪阶层,这套房子一下子要拿出30来万,按照小区有关购房规定,像我这样的购房条件,当时是不能涉足贷款意向,您说我们难不难?可当时我们就是太想换个居住环境了。因为,我们在城里的大杂院住了很多年了,说实话,那地方居住环境挺不好的,院里的居民文化层次也不一样,总是觉得生活不太舒心。另外,最大的心愿还是,不想让已在市重点学校上学的孩子再在这种环境住下去了。所以,听说天通苑的房子条件、环境都挺好,我们就决定北上了。

  穆燕说,刚刚住进这套新房的时候,还是夏天,孩子正赶上暑期放假,100多平米的房子,宽宽大大,上厕所、洗澡、用餐都舒舒服服,一个夏天连空调都没开上几天,为什么,房子宽敞,一家三口还显得空荡荡的,窗户豁亮,凉风飕飕的。当时的感觉就是,新房子真好,新生活真有滋味!

  等到一开学,一送孩子去上课,两口子都傻了!哎呀!这趟公交车上是人挤人呐!这路上堵的是一塌糊涂!一家三口每天早出晚归不说,车站上、车厢里还要一番“鏖战”,几个星期下来,大人孩子都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

  怎么办?是继续坚持下去,还是另找别的出路?一贯说话行事风风火火、当机立断的穆燕,为了孩子上学方便,开始了在京城周围寻找离学校较近、且路上不堵车的房源。的确,一旦人们急迫的生存困难出现之后,住房的思路也就发生变化了。

  穆燕夫妇又选中了京城南三环一带的小区商品房,为了算计孩子到学校的时间,他俩还特意乘车跑了几个来回,发现乘公交车单程最长时间也不过半个多小时。可直到现在穆燕都觉得,这套房子的地理位置是合适了,但是买房后略感上当受骗的滋味依旧让他耿耿于怀。

  他说,刚看房时,我就发现,沙盘里房子模型的屋顶有两种颜色:红色、蓝色,当时也没太在意,以为这是小区整体色彩的搭配。后来,我还是发现,售楼人员只给我们介绍蓝屋顶的房子,于是,我们表示也想看看红屋顶的房子,售楼人员当时回答,这个小区的房子属于热卖,住户层次也很高,红屋顶的房子已经卖完了。直到入住,我才发现开发商把回迁户全部安置在红屋顶的房子里,结果小区里的生活秩序很不好:一些回迁户车辆乱放,草坪上狗随意“方便”,粪便点点,夏季露天里打牌的、喝酒的、聊天的,到很晚人也不散,一些回迁户把原来大杂院的一些不良习惯一个不落又都带这来了。

  穆燕愤懑不平:您说这叫什么事?这不就是欺上瞒下吗?更何况,我们买房最看重的不就是质量、环境、服务,不就是图个舒坦、实惠吗?此时,前后已经折腾三年的穆燕再也没有什么脾气了,他说,为了孩子上学方便,忍了吧!更何况自己已经年逾50了!折腾不起了。

  ◆杨丽霞:普通职员

  咬着牙挺过来

  杨连元

  杨丽霞是总政招待所的工作人员,今年40出头,谈起自家的买房经历,一开口就说个没完,“我和爱人虽然不算富裕的人,但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我们都很满意,可当初为买自己的房子,那可真是不容易啊1

  杨丽霞说,最初,在爱人的单位,分房子要评分、要排队,还要根据职务、职称、工龄等等限制你住的面积、楼层、朝向,从高分往低分一路排下来。一般来说,都是得等着一级一级地搬家,一家一家地“换防”,你或许才能有房子祝我爱人当时年轻,职务低、资历浅,几次分房子我们都不可心。

  后来,国家的房屋政策搞活了,房屋市场也出现了,我们有了一个机会:我爱人单位的附近有搞集资建房的。说是集资,实际上也对外出售,但价格相当合适,每平米也就在2000元左右,9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总价也就是20来万,首付10万元,这行市让我们跃跃欲试。

  可是,等到我们能够参与其中集资建房的同时,我们也被告知,就在当时,房子已经全部订出去了,剩下的只有6楼的几套房子,楼层太高,朝向也不理想,从心里来说也就不想要了。刚好,由于工程款等一些问题,包工头原来给自己订的一套房子退出来了,但又是一楼的。怎么办,事情已经到了这个份上,比较6楼而言,不买似乎有些可惜了。就这样,我们交出了10万元,也就拿到了这套房的居住权。当时的心情啊,说不上是兴奋还是伤感!

  没想到,到了该交第二笔房款的时候,我们可着实为难了。因为,我们当时的手上真是一点钱都没有了。后来听说可以贷款,我们的希望又有了,但是一了解,说像我们这样的集资建房,属于民间的、自主自愿的形式,按照当时的银行规定,是不可以贷款购房的。后来,又了解到可以考虑个人抵押贷款。可是,我们这样的工薪阶层又能拿什么来抵押呢?问来找去的,后来听说可以拿别人的房产证来“走手续”,这一下子又给我们带来一线生机。

  可后来才发现,我们想得太容易了,借房产证贷款的事情实际上远比买房子的事情还难,还复杂。最终,一档子也没办成!再“铁”的关系,当时说了同意,转天就说老公或者是老婆不同意。也难怪,人家借你房产证一用,或许就想到,这等于把房子也押给你了,是不是冒险啦!哎呀!那些日子里,我们俩真是好几宿好几宿的睡不着觉,就在家里商量啊,看看谁的房产证能够拿来一用,看看谁的手上能够借我们点儿钱一用。我的心里就想,这叫什么事呀,没有房子住,着急;有了房子住,还着急!在那段日子里,我的心里老是七上八下的。

  人们都说眼下人情淡如水,我就想是我们不该向人家伸手借房产证、借钱呢?还是买房的事情本来就不应该给别人找麻烦?后来,我也看明白了,所有买房的人家,其实家家都不容易,都可说是有本“难念的经”。

  后来,还是我的父母、兄弟姊妹帮了我们的忙,大家东挪西凑,总算是没有让我的“住房梦”落空。当我们把新房装修好了之后,又把一家人聚到一起,酒桌上的我也破例了,一直都是开怀畅饮,高兴呗!家里人问,就是你们买了房子,也不至于乐到这个地步吧?其实,我心里明白,难的时候,我是咬着牙挺过来的,哎!挣钱不多,又想过好日子,奔呗!困难总是暂时的,只要有决心,往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张强:广告公司员工

  过“采菊东篱下”的日子

  马兰

  张强原来在一家国企工作,现在到了一个广告公司,钱是比过去挣得多了,够吃够喝,但他的业余生活比较“奢侈”,爱好摄影、旅游,都是些花钱的营生。

  半年前岳父岳母从外地来京看女儿,推开他家房门第一句话就是,哟,你们还住这60多平方米的小屋呐!张强爱人的脸一下就拉下来了,张强赶紧陪上笑脸,连连应道:这就买房,这就买房……

  张强今年47岁,40多岁的男人事业正值巅峰期,在单位也能颐指气使的,但一碰到买房之类的事,便马上气短。办公室里二三十岁刚刚工作的孩子动不动就“望京”、“天通苑”的,别人不跟他叫劲自己还跟自己叫劲呢!这回和岳父话赶话算是让他真动心了。

  岳父岳母毕竟来自沿海地区,比京城的工薪一族显得财大气粗:好!买房的事就这么定了!首付我们来交!其余部分你们自己负担。张强大大松了一口气,接下来的星期天就把平日里的郊区游改成“看房游”了。

  这天张强夫妇到了一个楼盘,接待他们的是一位穿着时尚的售楼小姐,张强问:“介绍中说你们附近要建一座体育馆,什么时候能建好啊?“小姐闪烁其词:“可能是三期以后吧。”“那三期什么时候建啊?”张强的健身意识十分强烈,可小姐的回答却不那么跟劲:“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张强说,我最讨厌这样的“花瓶”了,情况不了解,专业知识又没有,买房毕竟是我们工薪阶层一生中最大的一笔消费,和这样人谈买房,让人怎么放心得下。

  还有一次他们看中一个楼盘,问人家,我想要东南朝向的户型,你向我们推荐一下。谁知对方回答:东南朝向的房子都被预订完了。弄得张先生夫妇很懊丧,只好转身离去,后来知情者告诉他们其实每个楼盘的好房子都很难买到,主要是开发商留给关系户或者等着下一期开盘时跟着涨价卖,这里的“猫腻”你不买十回八回房是不会知道的。

  工薪阶层,特别是双职工买房中遇到最普遍的问题是,离城里近的房子价格太高,你买不起;你买得起的又离城里太远,你天天上班赶路又折腾不起。这种矛盾张强夫妇也遇到过,后来他们干脆把心态放平了,买远一点的、环境好的。与原来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反差,没有城里高楼大厦的嘈杂与污染,让自己有一种逃离都市居住世外桃源的感觉。

  现在张强已经买了一套比较称心的房子,距市中心一个多小时车程,周围有一个高尔夫球场,小区里还有小学、幼儿园、商场等设施,他要的东南朝向一层,是理想中的户型,凉台外面还有一个白色栅栏围起来的小院子,将来在里面种上花花草草还真有点住别墅的味道。

  张强说,通过买房感觉到中国人的生活观念在变化,过去觉得有一个生活空间,能放下一张床睡觉,一个书桌工作就行了,面积大点小点无所谓,对住房要求不高。现在生活品质提高了,观念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希望住得宽敞些、周围环境好一些,特别是以后退休了,和爱人一起过过“采菊东篱下”的日子也是很有诗意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