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三名小学生去捞鱼其中一人丧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5:45 三秦都市报
三名小学生去捞鱼其中一人丧生

打捞现场 记者 阮班慧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本报讯(记者 李永利 卫浪 实习生 王锦)9月24日13时许,长安区高桥乡阴水坊村3名小学生到2公里外的沣河捞鱼时,12岁的李某掉入河水中失踪。25日上午8时起,附近村民在李某落水处数千平方米的河道内寻找,始终未果。据当地村民讲,从今年6月至今,已有5名小学生和2名初中生掉入沣河丧生。

  昨天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长安区斗门街道办事处冯三村西端的沣河时,近百名村
民站在沣河东西两岸焦急地等待着两名下河打捞的村民。11时05分,两人上岸后,牙关颤抖地说:“没有,没有,这里找遍了都没见娃的踪影。”他们是冯三村村民赵战利和刘大娃,都是听说有人掉进沣河溺水前来帮忙找人的。11时35分,披着衣服的赵战利和刘大娃喝了几口白酒后,又跳进水里继续寻找。12时01分,刘大娃突然在水中扑腾了几下后迅速向河东岸游过来,他说,河水太凉,在水里呆的时间太长,腿抽筋了。

  13时05分,河西岸的村民从附近村子里拉来一艘铁制小船,该船投入水中后,赵战利、刘大娃等人乘船用木杆在水里探寻。13时05分,船上的人们探寻无果上岸。14时08分,村民们又找来鱼网撒向水中,但一直到16时30分也未寻找到落水少年的尸体。期间,河西岸距打捞现场约100米处的土坡上坐着一位中年妇女不时冲开人群欲跑下土坡,但都被身边的人抬了回去。据现场村民讲,她是正在寻找的落水少年的母亲。其父早上来到河边后,由于情绪失控而被大伙拉了回去。

  据落水少年本村的村民李某讲,9月24日上午,12岁的落水者李某与另两名同学一起到距阴水坊村子2公里外的沣河捞鱼,13时许,李某不慎掉入河里,另两名少年见状跑回家找大人,当日下午寻找未果。25日上午8时起,阴水坊村村民前来寻找时,冯三村的村民也主动参加到打捞队伍中来。

  据刘大娃讲,从今年6月至今,他已打捞上来3名落水少年的尸体。冯三村村民史某讲,当日打捞的12岁少年李某已是今年自6月份以来第7个少年。频频出现孩子落水丧生,原因是该处没有竖立禁止下河玩耍的警示标志,也没有专人看护,正值农忙季节村民们对孩子们操不上心,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另外,频发惨剧的这个地方处于长安区王寺街道办、斗门街道办和高桥乡三角地带处,客观上形成了管理上的相互推诿。

  河无错 人有过

  记忆中的沣河总是那样的清丽柔媚。那岸边的垂柳,河中的清波,年年岁岁守望着那一片土地,滋润着那一方人心。然而,曾几何时,垂柳没了,沣河变了,原本温情的河水突然变得乖张暴戾,吞噬少年性命的悲剧竟接二连三。

  七个少年,生命的花蕾刚刚绽放,就那样凋谢了。心痛之余,我们不禁要问,悲剧的制造者是谁?又是谁给悲剧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显然,将罪责简单的推给沣河不但有失公允而且毫无道理。因为,正是一段时间内的乱砍乱伐和疯狂采沙改变了沣河的脾性;而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又疏忽了那一面并不费事的安全提示牌,悲剧,似乎就这样默默孕育,悄悄降临了。

  想想那七个幼小的生命,听听那七位母亲凄厉的哭声;不要无用的抱怨沣河,多从管理治理上找找原因并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无愧于那些无辜的生命,才能减少悲剧的再次发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