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拯救千佛崖 川陕公路拟改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5:47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山是一面佛墙,佛墙是一面山。”这是古今游人对国务院公布的首批文保单位———广元千佛崖的赞誉。随着国庆旅游黄金大假的临近,包括千佛崖等国家级景区在内的“蜀道游”开始升温。但在“热”的背后,由于一些自然、历史原因的掣肘,代表广元乃至四川石窟艺术精华的千佛崖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却令人忧虑。

  昨前两日,记者深入广元千佛崖景区采访发现,主要有三大危害威胁千佛崖景区。

  危害之一·公路

  依崖而过遗害无穷

  依山傍水的千佛崖景区有一条繁忙的公路,这是1936年修建的川陕公路。当年修路时,不仅炸毁了许多珍贵的石造佛像,且公路依崖而过,给千佛崖带来深重的后患。

  首先,极其不利于石窟的管理:公路沿石刻造像崖壁而过,车来人往无法进行有效管理,车停在路边崖边,人可依车攀崖进入窟内,易于造成窟区管理混乱,这是前几年千佛崖造像严重失窃的重要原因之一。

  穿行车辆产生的尾气污染,也会加剧石刻造像的风化破坏。窟前公路狭窄,一面临崖一面临江,车速慢,易塞车,车辆产生的氮氧化物等尾气与水蒸气结合形成弱酸等污染物,飘落在石像表面,加剧了石刻造像的腐蚀破坏。而且,过往车辆掀起的尘埃,飘入石窟、龛内,降落在石刻造像表面,使千佛崖下部龛窟造像表面都积淀了一层灰黑的尘土。车辆运行中产生的颠簸震动,引起岩块的循环荷载作用,对崖壁下部结构、造像的安全造成影响。

  此外,川陕公路的存在,严重破坏了千佛崖造像静穆、安详的特殊气势,与石刻造像的景观冲突极大。

  危害之二·风化

  一年四季“风刀”侵蚀

  秋分一过,广元开始进入缠绵的秋雨季节,盛行偏北风,当冷空气越秦岭南下,经嘉陵江河谷入川,广元千佛崖首当其冲。春夏季节也一样,由于西南季风和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盛行偏南风,风吹雨淋全作用在千佛崖壁上。

  由于千佛崖处在嘉陵江风口的特殊地位,大多数龛窟进深浅,无遮护措施,窟外侧及部分小龛窟的石刻造像遭受风化破坏的危害日趋严重。记者看到,在971号窟左侧的4个小窟,里面的造像已全部风化,连基本的造像轮廓也难以勾勒。

  危害之三·雨蚀

  推波助澜加剧风化

  千佛崖石窟所在崖壁有较大坡度,崖面有一定的受水面积,虽然近两年修建了一些排水、挡水设施,但雨水降至坡面,仍肆无忌惮地四处漫延,侵蚀破坏石窟及造像。

  据广元市文管所有关专家分析,水对千佛崖山体及造像主要有几种危害:机械侵蚀破坏、溶蚀破坏、污染破坏,严重损害了石刻造像的形象、价值,同时产生的植物酸加剧石刻的风化破坏。

  保护措施·改道

  具体实施尚待时日

  广元文馆所有关负责人称,千佛崖存在的问题已引起历届广元市委、市政府领导及国家文物局的重视。但在目前条件下,可能采取的第一措施是将依崖而过的川陕公路改道。这样不仅保护了石壁造像,也为景区的下一步发展腾出了空间。交通部门已设计出初步方案,但具体实施尚待时日。

  此外,针对风剥雨蚀,文保部门也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利用新材料、新技术,进行抢救性封护加固。目前,已准备试用的技术措施有:在造像表面喷涂化学材料,增强石刻的抗水性和抗腐蚀性;采用注射化学粘结材料,加固起鼓或脱缝的块体,增强块体与后部基岩的整体性和稳固性;采用环氧树脂胶泥封堵石刻岩体裂缝,防止水进入裂缝后,加剧裂隙的风化破坏。记者青兴海

  □新闻词典

  千佛崖离广元城约2公里,造像分布于高约58米、长约360米的崖壁上,窟龛多为平顶窟,多层次排列,布满崖壁,最多累积14层。开凿佛像起自北魏,至清代“全崖造像数一万七千有奇”,现存54窟,819龛,造像7000余尊,其中80%为唐代造像。千佛崖是四川境内及中国南方规模最宏伟、年代最久远的石窟群,具有重大的历史、宗教、艺术、科学价值。1961年4月,它与隔江相望的皇泽寺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