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通河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5:54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讯 (杨松岩 赵鹏辉记者杨兴文)贫困了多少年的依山村,仿佛一夜之间改变了面貌:铺设了三纵三横3000多延长米的水泥路,自来水、广播电视全部进农家,新建的卫生所、兽医站即将竣工,村民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进行着畜牧养殖。

  2001年被确定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以来,通河县委、县政府突出“整村推进”战略,大力培育致富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步伐。目前,全县59个贫困村中已
有16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实施了整体推进,其中第一批中8个重点村全部通过省级检查验收,有3个村达到优秀标准。累计有6163人实现脱贫,脱贫面达16%,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684.4元,比2001年增加879.5元,增长109%。

  通河县远离中心城市,由于交通不便运输困难,农民每亩水稻要少收入30多元。1998年以来的各种自然灾害,使全县84%的村屯和53%的农村人口受灾,贫困范围加大、贫困程度加深。据2001年的统计,全县人均收入低于1300元的村有49个,占全县村屯总数的59.7%,12613个贫困户和贫困人口43034人,分别占全县总户数的42.8%及总人口的40.2%。面对巨大的扶贫压力,通河县委、县政府利用被确定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契机,抛弃了过去“撒芝麻盐”的扶贫方式,采取“资金捆绑使用、坚持综合开发、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对重点贫困村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战略,使全县三分之一的贫困村迅速改变了面貌。

  贫困村历史欠账多、扶贫开发成本大,仅靠专项扶贫资金完成重点村建设难度大。因此,通河把相关的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效益示范、畜牧繁育、节水灌溉、人畜饮水解困及老区建设等工程项目向重点村倾斜,把财政扶贫、以工代赈、扶贫贴息、信用支农贷款等各类资金捆绑使用,使重点贫困村的“拼盘”做大做实。2001年至今,累计捆绑使用资金7700多万元,建设项目209个,使16个开发扶贫重点村生产生活设施彻底改善。

  培育和完善脱贫产业,是扶贫开发工作的落脚点。几年来,通河县根据每村每户的实际情况,依托生产基础和资源优势,科学选择脱贫项目及产业。草原资源丰富的村屯,重点发展以黄牛和大鹅为主的养殖业,,在实施“整村推进”的16个村中,先后投入资金1057万元,扶持4160户农民从事养殖业。在东部水质好的传统稻区,发展绿色水稻种植40万亩。同时,大力支持发展加工业,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道路,通过优质米、山产品、畜产品的加工,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2004年初,通河县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同时,又确定了领导干部“三二一包扶工程”,即每个县级领导干部包扶3个贫困户,每个科级干部包扶两个贫困户,副科级干部包扶1个贫困户,全县316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与505个贫困户结成了包扶对子,大大加快了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步伐。县委书记乔树江、县长赵洪军分别包扶浓河镇和通河镇的3个贫困户,一年多来,两位县领导经常走访贫困户,年初帮助他们规划春耕生产、寻找副业项目,并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大力支持,两年来这些农户分别靠绿色大米种植、大鹅养殖等项目,使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其中乔树江扶持的马金宇通过种

木耳和养猪,家庭人均收入已由2001年的500多元达到今年的3000多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