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七旬农家汉的诗意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7:25 华商网-华商晨报

  他没有技 术职称,却搞了45个农机设计发明,50个工业设计发明。

  这个“土设计师”就是沈阳市苏家屯区白清寨乡营盘村,76岁的刘光汉老人。

  他是个农民,几亩田地维持着他全家的生活;他还喜欢写诗,用200多篇诗歌记录社会的重大变迁。

  16年为95个发明“著书”两本

  眼前的刘大爷脸上挂着憨厚的笑,一身发白的草绿军装,脚穿千层底布鞋,很难让人将他和苏家屯区人大代表、曾入选《中国专家人才库》“专家”联系在一起。

  刘大爷小心翼翼地从木箱里拿出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包裹,轻轻打开,《农机画片》和《机工图案》两本已经装订好的打印材料展现出来。

  “我一辈子的心血都在这里面了,”刘大爷使劲在衣服上擦擦手,翻开本子,“从1990年开始写,今年5月份才写完。”

  记者翻开本子,书页的上半部都是用彩笔勾画的各种机械图案,下面是字数不多、押韵的短句子,主要介绍这些机械的构造和用法。其中农机图案45个,工业设计图案50个。

  刘大爷告诉记者,他只念了6年书,18岁参军。从小就喜欢数字和诗歌的他曾经从事修车工作,对农机机械产生兴趣。15年前,刘大爷被苏家屯区姚千第二阀门厂聘用,从这时起,他有了“著书立说”的想法。

  刘大爷的发明不断被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他开始向各种科技刊物投稿,而且经常被刊发。

  邻居们赞叹“老刘真行,没啥职称,没啥学历,还能进专家库!我们的机器出了啥毛病,老刘一看就能说出个四五六。”

  200多首诗浓缩一辈子经历

  刘大爷还是个诗人,200多首诗浓缩了他一辈子的人生经历,中国社会的每次重大变迁都能在他的诗里找到痕迹。

  “灾荒年里缺粮米,青草野菜填肚皮”1963年的自然灾害让刘大爷记忆犹新;“改革年代大开放,政府支持民办厂”1984年,刘大爷家办工厂得到了苏家屯政府的肯定;“香港回归澳门还,喜庆歌唱2000年”世纪之交,刘大爷的兴奋心情溢于言表。

  让人感动的是,刘大爷还经常给已经结婚60多年的老伴写诗并朗诵。14首“情诗”工工整整地记录在一个扉页已经发黄的小楷本上。

  对于刘大爷写书,大娘和儿女们普遍表示不理解:都啥年代了,你那些玩意能中用吗?挨那个累不值得。刘大爷认为,沈阳要建成装备制造业中心,离不开基本的车、钳、铣。

  问到将来的打算,刘大爷来了一句诗,“献身农业黑土地,振兴工业新世纪”。本报记者 李战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