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正文

“时间的主人”——全国劳动模范苏广铭 (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7:42 黑龙江日报
“时间的主人”——全国劳动模范苏广铭(组图)
  初秋的哈尔滨,天气陡凉。苏广铭老人缓慢地舒展着筋骨,身边的收音机向他诉说着天下大事。这时,女儿提醒他该吃药了。这是9月初的一天,略染小恙的老人家正进行愈后静养。

  今年8月,92岁高龄的他突然住进了医院。血压高、肺感染、心衰、呼吸困难……“我父亲1986年离休,一直在道外区生活。后来,他双目失明。1998年,他搬来后,由我照顾”,他的小女儿苏凤琴告诉记者,“今年五一,领导来看望我父亲。当时,他精神头儿可足了,说话声音也大。可到了8月,他每天就吃两顿饭,后来就病了。”幸好是虚惊一场,几
天后老人家出院了。现在,尽管腿有些不便,但苏广铭还是尽量活动四肢。他一天终于又吃三餐了。

  但老人家却静不下心来,满脑子想的还是技术革新的事儿。每逢亲朋故旧来看望自己,他总要和人家说,自己脑子里还有100多项技术革新呢。

  上世纪50年代,他创造了“高速切削”、“错齿片铣刀”,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50多种,分别提高工效188倍,被誉为“时间主人”;60年代初,他创造“玉米铣刀”,连续实现了320多项技术革新,成为全省技术改造运动的先驱,并两次出席全国群英会。

  从1956年开始,《黑龙江日报》等媒体相继宣传苏广铭的先进事迹,苏广铭更有干劲了。即使在被扣上“假劳模”帽子当勤杂工时,他仍然针对生产技术关键,实现9项技术革新。

  1973年后,走上领导岗位的他更是深入全省各地,同当地职工一道攻坚克难,解决生产关键和实现技术革新1000余项。80年代,他还为哈尔滨儿童公园创造了一列新型的儿童火车。

  “我父亲让我最生气也最感动的,就是他对技术革新的执着。”一说起这些,苏老的女儿苏凤琴就百感交集。她说,父亲至今仍保有那份对工作的狂热。他整天想的就是面条机、除雪机、切肉机等如何提高效率。比如,面条机怎样才更省力,怎样能压出更多面条……由于双目失明,他坚持由自己叙述,由别人画图。父亲总是不厌其烦地要求子女为自己联系接洽人,他要将自己头脑里的那些想法转化成生产力。老人家总是说,那些革新如果应用,能提高效率,也可让一些人重新上岗。

  可大家苦恼的是,如今社会进步日新月异,而苏广铭老人家失明后,无法对新事物有形象的认识。事实上,他的一些革新想法已落后于时代,市场对此并无需求,而苏老却对此激情依旧。儿女们有时抱怨:“我们整天伺候您,您却胡思乱想折腾身体。”这时,老人家就会“抗议”道:“没关系,技术革新对我都是好事。”

  最近,苏广铭和自己的孙子联系密切。原来,孙子是哈工大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老人家这下又找到一个倾诉对象。每次老人家交代完想法,孙子都会告诉他,已经画下草图啦,正在社会上联系人呢,不过有点困难,再等一等。

  现在,苏广铭最关心的好像不是身体,因为他就盼着周末到来,好继续与孙子切磋切磋。

  苏广铭:优秀机械工人。1913年生,山东省平原县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哈尔滨车辆厂铣工、工人技师、工程师。曾任省总工会副主席。1986年1月离休。从1953年至1977年,他多次被评为哈尔滨市劳动模范、模范标兵,连续被评为省劳模、特等劳模、劳动英雄。1956年、1959年,两次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时间的主人”——全国劳动模范苏广铭(组图)
苏广铭在车间研究技术。 照片由苏广铭提供

  (黑龙江日报)

  作者:樊金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