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新夫妇45年深情养育日本遗孤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6日09:03 河北日报 | |||||||||
---"家里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本报讯(左大中、韩非、范占坤)“国安身体不壮实,不知现在怎么样了,他也是60多岁的人了。真想早点去日本看看他们一家子,我们也想他们、想几个孙女呀1近日,献县商林乡水牛店村的王桂新和陈献珍老两口接到了他们的“日本儿子”王国安(日本名管井国安)打来的电话,邀请二老去日本。放下电话,二老为笔者讲述了他们和一个日本遗孤之间60年的深情故事。
■含辛茹苦收养日本遗孤 王桂新今年86岁,老伴陈献珍78岁。1945年,王桂新和陈献珍结婚不久,就去沈阳当建筑工,陈献珍也在沈阳干零活。日本投降后的一天,王桂新在街上溜达,正碰上日军撤退,一些伤病老幼的日本人被丢下没人管。他看见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正在地上爬,围观的人说:这是个日本孩子,爹娘都死了……虽然耳闻目睹了日军的暴行,王桂新还是动了恻隐之心,把这个孩子抱回了家。 陈献珍见丈夫把一个日本孩子抱回家,而当时自己还没孩子,就想把孩子送回老家让没有子女的哥哥来养,于是让孩子跟他们叫叔叔、婶婶。当时孩子还小,不会说话,问他几岁了,他只是说“兔、兔”,陈献珍认为他这是表示自己属兔,就把他记作3岁。当时国家还很乱,两口子盼望国家快点安定下来,就给孩子起名叫“国安”。 1949年,王桂新两口子带着国安回到了老家献县水牛店村。他们想把国安送给哥哥抚养,可哥哥没有媳妇,抚养孩子很困难,于是他们就一直把国安带在身边,视如己出。 王桂新说,因为国安是日本孩子,他们夫妇曾经遭受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乡邻们知道王家有个日本孩子,也对他家说三道四,为此,王桂新没少费口舌跟人解释:日本鬼子虽然可恨,可孩子是无辜的,总不能眼瞅着孩子挨饿受冻死在街头吧。1958年闹“运动”,王桂新两口子还被扣上纸糊的高帽子批斗,虽然如此,两人回家后从没把这些跟国安说,他们不想在国安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阴影。 随着自己的7个子女先后出生,这么多张嘴要等着饭吃,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异常艰辛。然而,夫妻俩却坚守着一个信念:再苦也不能苦了国安。无论吃穿,他们都特别照顾这个“大儿子”。很多时候,他们自己的孩子说父母不公,把仅有的一点细粮给了大哥,而且只给大哥买新衣服,不给他们买。面对孩子们的抱怨,陈献珍只能偷偷地抹泪。 ■“家里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 1960年,国安18岁了,王桂新费了很大周折,托人在天津汉沽一个国营盐场给他找了份工作。他想让国安换个环境,闯荡闯荡,以后好有点出息。 国安24岁的时候,“入赘”到邻村柳椽村,几年中,他先后有了四个女儿。又过了几年,国安把一家人也带去了汉沽盐常国安的弟弟、53岁的王书增说,大约在1990年,大哥突然向他提出要回日本。开始他不同意,因为他对大哥很有感情,不愿让他去日本。 当时,陈献珍也是死活不同意国安走,她舍不得这个“儿子”。虽然王桂新打心里也不愿放国安走,但一想落叶总要归根,孩子大了,自己有了主见,愿意回去就回去吧,于是他又转过来劝老伴。国安临行前,王桂新告诉他:“回去可以,呆不下去再回来,家里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 陈献珍说,国安刚走那会儿,她天天睡不着觉,想“儿子”,想孙女,一合眼就好像看到国安领着孙女们回来了,可一睁眼,又什么都不见了。陈献珍说,她的眼睛现在常看不清东西,就是那时候哭坏的。 1999年秋天,是陈献珍最乐和的一段时间,她的“儿子”国安带着两个女儿突然从日本回来探亲。她拉着“儿子”和孙女左看右看,眼泪哗哗地流,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听他叫我一声娘,我就满足了 2000年,在王桂新81岁的时候,他突然接到有关部门的通知,问他愿意不愿意去日本探望“儿子”。他一听高兴坏了,像个孩子似地又蹦又跳,催促儿子们给他准备衣物。两个儿子护送他到北京,由有关部门统一安排去了日本。虽然见到“儿子”一家非常高兴,但由于生活环境不适应,半个月后,王桂新就闹着回了家。 王书增说,现在国安大哥和嫂子都退休了,嫂子几乎每年都从日本回来一次。回来后总要和二老拉拉家常,并放下些生活费。 陈献珍说,自己和丈夫都见过日本鬼子残害中国人,直到现在都恨日本鬼子,但他们对无辜的国安又有着深深的爱。她说,她和老伴都懂一个朴素的理儿,国家和父母的罪过不能让孩子跟着受累。自己养育国安虽然受了很多苦,受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她和丈夫从没后悔过。如今,国安觉得幸福了,他们也跟着高兴。 陈献珍高兴地说,前几天,国安媳妇来了电话,说正在跟有关部门申请,准备让两位老人去日本转转。说着,老人用干瘪的手擦擦眼角说:虽然他没跟我叫过一声娘,一直叫婶子,可在俺们娘俩心中,那就是最亲的母子了,我真的好想好想他们呀!我只想在电话里听他叫我一声娘,听他说一句:“我也想你们”,我就满足了。 |